談話是輕鬆愉快的,雖然話題很沉重,談論的卻說前朝,只不過以史為鑑而已。
“金陵一號”在海上向北航行了三天,然後就折向東行,駛入了孟加拉灣的深海。
這是一段長距離的航行,一路上風平浪靜的話,半個左右就可以達到下一個目的港——仰光。
這一次長距離航行是對“金陵一號”的檢驗,也是給這艘戰艦一個磨合期的機會。
特別是要檢驗一下新引進的裝置——發電裝置和通訊裝置。
發電機房設在負二層,為了檢驗電力輸送的功效,戰列艦在夜航的時候,把所有的照明裝置全都開啟來了,包括訊號燈和探照燈。
負二層的機房隔壁有一個配電房,發電機送過來的電透過變壓器將電壓提升至一萬伏的高壓,然後再透過配電房把電分配給戰列艦上十個變壓器。這十個變壓器分佈在每一層,底下兩層前後各一個,上三層,前後樓各一個。
在夜間高速航行,同時開啟所有的電燈,工程師們負責監測每一盞燈的發光情況,發現異常的立即進行記錄和更換,工程師還要監測電壓的穩定性,同時考驗發電機組在全負荷情況下的工作質量。
此外,對輸電線路也是一個檢驗,特別是高壓部分的線路,高壓部分的線路安全要求是最高的,不但要求輸送電安全,而且要做到防震、防壓、防爆炸,這一部分的線路是全封閉式的。
通訊裝置的檢驗也在進行中,主要是保證電話暢通,喇叭發聲正常,對通訊裝置的檢驗就簡單多了。
在孟加拉灣十五天的航行中,“金陵一號”還進行了海上實彈演習,主要是檢驗前後火炮的作戰能力,前甲板有十門巨炮,能夠秒殺一艘歐洲的一級帆船戰列艦,後甲板有二十門快速火炮,能夠打擊歐洲三級以下的戰艦群。
在實彈的演練中,鍛鍊了炮手們的協調能力。
在這次十五天的航行中,還檢驗了“金陵一號”的續航能力,透過這次的檢驗,得出了滿載燃料和補給的金陵級戰列艦,可以達到三十五天的續航能力。
如果有補給艦為金陵級戰列艦補充燃料和食品,其海上的續航能力將會更長。
1658年4月12日清晨,“金陵一號”抵達了安達曼海莫塔馬灣,這裡距離仰光港口還有二十四海里,到達了這一海域,也就宣告了這一階段的試航任務順利完成。
“山長,‘金陵一號’下午進港,請問您有什麼指示?”
艦長王文亮與仰光碼頭取的聯絡之後,及時地用電話向高峻山請示。
高峻山剛剛起床,他推開舷窗熟悉的仰光風光展現在了眼前,於是,他向王文亮指示道:“進港之後做短暫的休息,可以通知水手們上岸。”
艦長又問:“請問給多少天假?”
高峻山思考了一下,道:“七天,七天之後全部返艦待命。”
“遵旨!”
高峻山放下電話,按響了呼叫鈴,侍衛官李德容很快就來到了高峻山的面。
高峻山道:“戰艦就要進港了,你準備一下,岸上去休息幾天吧!”
李德容問:“皇上,您不上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