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空降1630> 第四百七十四章 關於“一條鞭法”的討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七十四章 關於“一條鞭法”的討論 (1 / 2)

喝過一杯茶之後,高峻山才道:“朕不得不說一說前朝的滅亡了,你認為前朝為什麼會亡?”

田瑞龍答道:“皇帝無能唄。”

高峻山嘆口氣,道:“朱由檢不能說他不努力呀!他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是,這也挽救不了前朝覆滅的命運,還險些把大好河山送給了韃子。”

“前朝滅亡的原因在哪裡呢?”田瑞龍熱切地想尋求答案。

高峻山拿出一本書遞給田瑞龍,他接過書一看,是一本《樓山堂集》,這是前朝吳應箕所撰寫的書,這本書一共有二十七卷,高峻山手裡拿著的是其中的一卷。

田瑞龍道:“山長,這本書學讀過。”

高峻山道:“朕也是最近才在看,你看這裡。”

高峻山翻開其中一段給田瑞龍看,上面寫道,在明朝天啟七年,吳應箕路過河南真陽地區,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這年的河南風調雨順,本該是家家戶戶種田忙的好時節,眼前所見到的堪稱“膏腴之業”的肥沃土地,竟然全都是荒地。他再一問,真陽地區百分之九十的耕地,都是這麼荒著。河南其它地方呢?種地最積極的州縣,也常荒了一半以上的土地。

“為什麼會這樣?高峻山問。

田瑞龍答道:“這是前朝的事情,學生沒有去深究過。”

高峻山一針加血地指出:“前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書上所描述的這種現象就是前朝滅亡最主要的方面。”

一臉懵逼的田瑞龍看著高峻山,等到著他的解釋。

高峻山道:“明太祖朱元璋開創大明朝時,很注重糧食的儲備,前朝開國後,幾乎是以國家之力抓農業。三十年不到,就把農業產值拽到了數倍於宋元的高度。還有遍佈全國的‘預備倉’等糧倉,糧食儲量到了“宇內富庶”的地步。到了張居正改革時代,前朝的府庫依然糧滿倉,單是太倉等部分糧倉,儲量就超過千萬石,足夠支用近十年,“家底”相當厚實。這雄厚的糧食儲備,保證了前朝的基業三百年不衰。”

田瑞龍不解地問:“既然前朝有那麼多的糧食,那麼這些糧食都去哪裡了呢?為什麼在朱由檢時期會有餓死人的現象?”

“是呀,前朝的糧食都去哪了呢?”高峻山繼續說道,“就在張居正死後的三十年,即萬曆皇帝在位晚期,越來越多的大明官民們,都開始感受到一個恐怖事實,大明朝,越來越缺糧食了。

首先是軍隊,無論是北方的邊軍,還是東南的水師,缺糧都越來越嚴重。”

突然一聲汽笛聲,打斷了二人的談話,戰列艦開始加速,高峻山明顯感覺到了撲面的海風,他向外眺望,戰艦已經遠離了海岸,此時的航速已經高達27節。

高峻山叫人把擋風窗關上,然後繼續他們的談話。

“為什麼會嚴重缺糧,這就不得不說說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了。”高峻山喝了一口茶後說道,“在張居正啟動“一條鞭法”前,明朝的糧食問題已經出現了隱患,所以才有了張居正痛下決心的一條鞭法。張居正透過十年的苦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糧食問題得到暫時的解決,可是,當張居正人亡政息之後,‘一條鞭法’就名存實亡了,這半吊子的‘一條鞭法’給明朝糧食製造了更大的危機。”

“危機從何而來?”田瑞龍虛心地求問。

高峻山道:“來自於江南發達的手工業,江南商貿的發展給農民提供了離開土地的機會,大批農民扔下土地進城。那農業賦稅呢?”

田瑞龍道:“一條鞭法明確規定可以用白銀抵糧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