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一你覺得這當中哪一篇比較有趣啊。”
“我覺得吧,可以講講我比較喜歡的吧。”
祝守一覺得這裡要講講西遊比丘國的。也可以順帶講講唐僧。
唐僧在通天河邊明知道鯉魚精沒有死,但是執意西去,不顧陳家莊百姓死活,唐僧戒律全破,喝酒、打誑語、殺生等等,都幹了一個遍。
而且他根本就沒有悟到成佛的關鍵條件,這裡舉一個比丘國的例子:
在比丘國之前是盤絲洞和獅駝國:
蜘蛛精的死,其實就是作為優勢的美色,害得她們走上了不歸路!
道理很好理解,發現自己可以靠臉蛋掙錢,還來得快,誰會去苦練搬麻袋的本領?
就是因為太美了,才讓唐僧挪不開腳步,才導致唐僧被抓,得罪了猴子;就是因為太美了,才導致豬八戒起了色心,在水中侮辱了她們,最後要殺人滅口;就是因為太美了,導致在蜈蚣精眼中她們就是花瓶,跟唐僧肉比起來,還是要差的;就是因為太美了,最後慘遭殺害……
講完了蜘蛛精,也講完了獅駝嶺,我們取經團隊的下一步就是比丘國了,那麼在比丘國發生的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說比丘國就是一場戲呢?
其實很簡單,因為比丘國是一個富裕的國家,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全國人們都很正常,除了國王和那兩個妖怪,我們先看對他們的描寫:
酒樓歌館語聲喧,彩鋪茶房高掛簾,萬戶千門生意好,六街三市廣財源……禮貌莊嚴風景盛,河清海晏太平年。
從這街道的描寫中,根本就看不出來繁華的背後是血腥的小孩心肝,不光這個國家看起來非常繁華,連他們的人民也非常正常:
那老軍聞言,卻才正了心……道:“長老,長老,恕小人之罪,此處地方,原喚比丘國,今改作小子城。”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老軍人的憤怒,他敢對陌生人這麼說,就證明他並不怕國王降罪,不僅僅他這樣,連驛丞也是這麼認為:
悄悄而言道:“適所問鵝籠之事,乃是當今國王無道之事。”
後來他又說,近有民謠,改作小子城!也就是說,整個國家的人都知道國王無道,並且敢告訴陌生人,他們真的不怕唐僧等人告密嗎?
既然這個國家這麼繁榮,那麼這個國王不應該昏庸啊?那麼這三年國王都在做什麼呢?
把三宮娘娘,六院妃子,全無正眼相覷,不分晝夜,貪歡不已;如今弄得精神瘦倦,身體尫羸,飲食少進,命在須臾。
原來,這國王天天玩樂,早就不理朝事已經三年時間了,那麼又是誰在治理朝政呢?
是鹿精,他這三年一直在精心打理朝政,弄得人民個個都非常富裕,國家井井有條!
而且國王這三年雖然玩樂,好歹身體還是健康的,偏偏在唐僧師徒來的前一個月病了;偏偏鹿精要國王弄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心肝做藥引;偏偏取小孩心肝的時間定在了唐僧師徒來的第二天!
這個鹿精傻嗎?
肯定不傻啊,當年唐僧轉世投胎以後就是南極星翁負責看管的,後來孫悟空還去找過南極星翁,在五莊觀南極星翁還出現過,這麼頻繁的接觸取經隊伍核心人物,作為壽星坐騎的鹿精難道不知道?
有人說,鹿精雖然是坐騎,平時都鎖住不出門的,此話差矣,我們看這個鹿精是怎麼跑出來的:
壽星笑道:“前者,東華帝君過我荒山,我留坐著棋,一局未終,這孽畜走了……”
說明這鹿精就在壽星身邊的,不然的話,哪有下棋下一半的時候,放下客人,自己去車棚看看車還在不?
也就是說,這個鹿精應該是認識孫悟空等人的,即使不認識,那壽星多次跟取經團隊核心人物接觸,他也應該能聽到風聲,可是在唐僧明明說出自己是取經人以後,他還是這種態度:
國丈笑道:“西方之路,黑漫漫有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