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們去當個官辦個事,連個知縣都做不好。還美其名曰的說什麼不同流合汙,清者自清。
尤其是那些大義凜然的明朝東林黨,秦夜認為,大明滅亡的原因,有大一半出自這些人身上。而另外的一半,則是那年年的天災橫禍了……
但是呢,雖然腐儒確實是深惡痛覺的存在。
但另外的一些真正的大儒,秦夜還是覺得很佩服的。
這其中就包括了陸游、范仲淹、王安石、張居正等等……
“儒生們惹到陛下了?”
秦夜並沒有想為他們說話的想法,只是有點好奇原因。
“哼!”嬴政一想起那些儒生們,一下就來了氣,但還是低聲說道:“陛下最近想在泰山行讓封禪之禮,但苦惱不知儀式該如何舉辦,於是就召那些儒生想問問,但他們卻一直在反對。”
“他們為啥反對?”秦夜有些好奇問道。
這件事理應是好事啊,又沒侵害那些儒生的利益,相對的,還能讓他們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呢。千古留名,應該沒有人會拒絕吧?
“還不是那些儒生因為前兩年的時候,因為陛下沒有聽取他們意見,行使周禮的分封制度,所以現在就都一志同仁的對陛下不理不睬,雖然迫於王法,整日都是裝著討論封禪之禮的樣子,但實際還不是一直再拖延,不肯辦這件事。”嬴政有些生氣的解釋道。
雖然他上次已經怒斥朝堂了,也說了不按照那群儒生的想法。
但禮法不可廢啊,嬴政也不想大秦剛開始運轉,就在天下中失去了禮制之心,所以還是在眾多的大成中勸說中,又將那群臭儒們召回來了。
“這些酸儒們,分封制度對他們又沒好處,老這麼揪著不放幹嘛?”秦夜切了一聲,不屑道。
心中卻又笑著暗忖道:“這些酸儒們,怕是整日煩於大秦的律法嚴苛吧,才會一直反對我政哥。看來沒了那些縱容酸儒的周禮,他們也是苦不堪言啊。”
而一旁煩惱的嬴政,聽得秦夜這般數落那些儒生。
登時好感又蹭蹭的往上漲了一段,好生欣慰了一番。
在朝堂上的時候,基本所有人都是向著儒生說話的,就連自己的兒子,也是因為從小就接受著儒家的教育思想,也是身在大秦心在儒。
可是讓嬴政被氣的腦殼生痛。
若這小子真是自己的兒子……嬴政突然想到這一遭,於是心中暗自下令:“看來要讓那些人加快進度了。”
“要不是陛下怕大秦沒有安穩下來,不忍使出那些手段,否則那些儒生們,怕早就被殺盡了。”
嬴政回過神,又是怨恨了一番。
不過也沒什麼法子,大秦全國上下三千多萬人口,識字率雖然不低,也有著百萬之數。
但這些人,也都是僅僅會認字、寫字,述文一些信件罷了。
而那些嬴政頒發的朝廷政令,和民間文書,要看懂、看明白,還是有著一定的技術要求。
於是各地儒生們,就仗著自己的學識,在坊間到處口述與批判那些朝廷的政令。這就導致了,那些對大秦本就還不清楚認知的黑衣黔首,又在這些大儒們的言論下,對著朝廷的誤會又是加深了許多。
那些六國餘孽至今還沒被剿完的原因,便猶是於此。
全國上下的權力雖然都是在皇家的手裡,但嬴政還是認為,天下各郡的走勢,仍舊擺脫不了那些舊制的儒言周禮。
一天不控制言論,那大秦便一天不得正權。
這是嬴政深刻認為的事情。
而一說起輿論,秦夜雙眼就陡然放亮,忽然,他想起了系統給自己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