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你已經出生,是太子的長子,魏氏母憑子貴,本應封為太子側妃,但萬康帝始終不鬆口。魏氏仗著孝敏皇后撐腰,暗地裡給應皇后使了不少絆子,甚至意欲傷及應皇后性命。萬康帝被逼之下,以放棄太子之位相逼,孝敏皇后這才不得已處置了魏氏。”
“言已至此,你懂了吧。萬康帝若真的在乎出身,又怎會傾心於當時不過一介平民的應皇后?”
在場之人無不唏噓,沒想到今日竟牽扯出這麼一段皇家秘史。鎮南王明面上並未細說,但眾人心中早已分明。魏氏害得萬康帝與應皇后離心,差點錯過終生,又屢次陷害應皇后。想來,萬康帝心裡必是恨極了魏氏。
萬康帝是身份尊貴的堂堂男子,面對一個遭設計才出生的孩子又怎會心生歡喜呢?只怕一看到趙璋謀便會想起他的生母,自然是對他沒有好臉色。
因此,總歸是傷了父子之情……
趙承晞心裡有些理解萬康帝了。萬康帝有潔癖,卻遭人設計與一個不喜的女子一夜纏綿……
呃,只怕是一輩子的陰影……
趙璋謀面色煞白,言語裡盡是抗拒:“本王不信!這些都是你為了維護萬康帝編造的謊言!父皇從未把我當過他的兒子!他的心裡只有他的嫡子!我不信!”
“本王在萬康帝身邊多年,此番所言皆是見證,絕無半句虛言。縱使魏氏罪大惡極,但萬康帝顧念稚子無辜,勒令宮人不準提及魏氏所犯之事,以便保全你的顏面。萬康帝或許的確對你心存芥蒂,宮裡的人最會看主人眼色審時度勢,本王問你,從小到大,可有宮人對你不敬?太傅教導你可曾敷衍馬虎?吃穿用度上可曾苛待過你?你說你是庶子,但應皇后可曾給過你半分臉色?先帝可曾不尊你這個兄長?”
面對這接二連三的質問,趙璋謀一時無言以對。
鎮南王卻越說越氣:“你年少時頗為自負,野心勃勃,對政事多加評論,萬康帝幾番斥責你都置若罔聞,甚至私下結交朝臣。原本萬康帝可藉此將你治罪,但最後還是顧念父子之情,隱下此事,將你遠調京陵,無召不得回京。沒想到你卻心生怨懟,如今得知真相,還不回頭?難道還要一錯再錯?”
趙璋謀心中幾十年的信念動搖了。
年少之時,他也曾追問過宮人們關於他生母的事,但無一不是言辭閃爍,顧左右而言他。趙璋謀從他們的隻言片語中,只知道他的生母是一個侍妾,為萬康帝不喜。宮人們還囑咐他萬不可在萬康帝面前提及魏氏。
趙璋謀自幼便知道萬康帝不喜歡他。在趙璋謀心裡,他的父皇的形象總是不苟言笑的,聲厲色荏的。他更像是位帝王,而非父親。
但趙璋謀見過他對趙璋詢說話的模樣,言語上雖然嚴肅,但神情卻暗含溫柔。
趙璋謀清楚,萬康帝在他的面前,從未有過這種神情。
他自認相貌,才學,用功程度都不輸趙璋詢。
唯一他比不上的只有身份。
不知內情的趙璋謀只能把萬康帝的差別對待歸咎於身份上。
一個是皇后所出。
一個是侍妾所出。
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趙璋謀心裡是怨的,是恨的,是不甘的。
趙璋詢繼位之後,他原想就此罷了。畢竟趙璋詢的確有治國之才,他對自己這個兄長也算尊敬,而且他也不願讓孟可萋傷心。
沒想到趙璋詢登基才兩年就駕崩,孟可萋也跟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