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莫日根帶領先頭馬隊,連夜離開樹林子營地。
樹林子營地外沼澤叢生,十幾騎仗著熟悉地形,在月光和火把的照耀下縱橫往復,一個時辰後終於離開溼地。
一到草地,老人多年的遊牧經驗立刻顯示出了威力。
莫日根辨識道路,首先憑的是鼻子,其次才是眼睛。
黑夜中聞一聞,老人就能辨別出附近草的種類,從而推斷出附近是溼地還是乾地,是否適合馬匹行走。
天亮時分,馬隊已經能看到高高的青山。
向著觀察哨彙報的昨夜火光位置,十幾騎飛奔而下。
快到黃河邊時,先頭探馬迴轉來報,河邊有人!
河邊一隊人馬估計有十來人,全是明軍打扮,沒有馬匹。蹊蹺的是,這隊明軍並沒有穿戴鐵木營的複合頭盔和護胸。
巴特爾催馬上前建議,“我過去問問。”
一名伍長立刻攔阻,“鐵木營的人馬自有一套軍令,旗語一打便知。”
當下巴特爾和伍長提馬下到距離河邊明軍百丈以外,勒住戰馬。
河邊的明軍也發現了二人,急急忙忙地結成一個陣型。
伍長揮動手旗,打出一個“敬禮”。
鐵木營的軍令中,集合、緊急集合、警報、敬禮、休息是最基本的五個命令,連老百姓都要求掌握。
戰兵和民兵除了基本命令,還要求熟悉前進、停止、衝鋒、散開、結陣、追擊、退回、向左、向右等九種戰鬥命令。
伍長以上進一步必須熟悉發現敵人、與敵遭遇、敵人退卻、防毒、防箭、要求增援、要求救護等七種戰報。
河邊明軍對伍長的“敬禮”毫無反應。
伍長立即撥轉馬頭,邊撤邊打出一個“發現敵人”。
莫日根猶豫一下,難道是大明的軍隊?
隨即老人立刻打消了這個可笑的猜測。大明朝向來是唯恐草原不亂,這時候是絕不可能出兵的。
自己的斥候隊發出了要求增援的請求,所以眼前這股人馬,管他是人是鬼都死定了!
老人一揮手:“下馬!解開馬肚帶。”
騎兵紛紛依言忙碌起來,掏出糧食餵馬,取水飲馬,收拾武器。
莫日根臉色鐵青,轉頭問騎兵伍長:“曼古歹,會不會?”
伍長立刻回答:“知道曼古歹,但是從來沒用過。”
老人點點頭,“一會兒我和巴特爾先給你們做個樣子,你們跟著學。”
一刻鐘後,莫日根下令,“上馬!”
戰馬養足了精神,彷彿知道大戰將至。十幾匹馬打著響鼻,不停地跺著碎步。
莫日根一聲胡哨,催馬而出,巴特爾緊隨其後,直衝向河邊明軍。
眼見要同明軍接陣,二馬一斜,掛著角掠過明軍,嗖嗖兩箭射出,落入明軍陣型。
“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