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驚道:“這麼大的烏龜!這得做多少王八湯!”
一條龍更驚,“這東西怕是最少活了幾百年了!”
當時就有人要跪下,“這龜肯定成了精了!”
悶蛋盯著河龜,自語道”這傢伙到底是龜還是鱉?”
孫一看了幾眼,“河龜”的殼不是常見的十三瓣,又不是鱉那樣的一整片,有一種怪異的紋路,孫一搖搖頭,看向一條龍。
一條龍也搖搖頭,“這說龜不象龜,說鱉不象鱉,倒像是龜和鱉的雜種,奇了怪了。”
有人建議,“把它翻過來,看看肚子上又沒有王八!”
幾人七手八腳把“河龜”來了個底朝天。
“河龜”的腦袋和四肢緊緊縮在殼裡,肚子上甲殼上的紋路,赫然就是“王八”兩個大字。
有膽小的立刻就說,“咱把這王八精放了吧,別惹禍上身!”
孫一正琢磨這東西說不定是後世已經絕種的珍稀甲殼類動物。
孫一道:“這樣吧,咱們把大王八養幾天,讓孩子們看看,再送它回水裡。”
悶蛋根本不在乎這王八成沒成精,道:“那就把它扔在這兒,這傢伙一時半刻的翻不了身!”
孫一點頭。清點收穫,共叉上三十七條大魚,孫一道:“先找個地方吃魚去!”
悶蛋連忙附和,“對對!先吃飽要緊!”
一條龍咧著嘴笑,“前幾天吃野鴨子,今天吃魚,跟著力德爾爺就是有肉吃!走!走!走!吃肉去!”
眾人不再理會大王八,找了處小島,生了篝火。
因為乾柴太少,篝火煙很大,沒法烤魚。一條龍找來蘆葦葉子,包了魚,裹上泥巴,埋在篝火下面慢慢烘培。
孫一下了一個奇怪的命令:要求大家把刮下的魚鱗都集中收好帶走。
琪琪格貼著孫一坐在篝火邊,孫一找了個機會,問道:“丫頭,你幹嘛總想著嫁給我?”
琪琪格仰起頭,“你歌唱的好!”
————————————
參考資料(與情節無關,不感興趣的讀者可跳過)
楊門女將與保德州志
《保德州志·人物·列女》記載:“楊業娶府州折氏,稱太君。其父為麟州刺史,又為火山節度使,業後為代州刺史,皆距此不遠”
《保德州志》稱有“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窩村北”。
《保德州志》其一卷八烈女:“慕容氏,楊業孫文光妻,州南慕塔村人,雄勇善戰。”
楊家將的故事版本流傳甚多,早已脫胎史實,成為純藝術形象。所以從歷史學的角度上講,即使地方誌有記錄也不足為信。
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上講,保德州志的記載如實地反映了楊家將在當地的民間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