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日天趕忙安排幾條羊皮筏子下水護航。
“想當初,達摩祖師一葦渡江,恐怕也不過如此吧!”搖著羽扇立在岸邊的賈道士感慨道。
“達摩是誰?”悶蛋問道士。
“一個大和尚,在少林寺出家。”賈道士答。
悶蛋立刻對滿臉得意的巴特爾喊道:“老劉,你不要臭美,這蘆葦筏子的本事餓們一個姓達的漢人和尚早就會了!”
孫一暴汗,趕忙提醒悶蛋:“達摩是天竺人!”
悶蛋立刻又喊道:“達和尚是餓們天竹人!”
孫一一臉愕然,“悶蛋,你知道天竺在哪裡嗎?”
悶蛋樂呵呵地回答:“不知道。估計離天水不遠。”
巴特爾被悶蛋噎得夠嗆,恨恨地喊道:“那你們怎麼現在不會扎蘆葦筏子了?”
悶蛋立刻回嘴:“忘了唄!”
巴特爾惡毒地罵道:“丟你先人的臉!”
說話間,又有兩大捆“蘆葦香蕉”做好了。巴特爾拿著結實的葦索,在並排放置的兩個“香蕉”之間繞來穿去,手拽腳蹬地每隔兩寸就緊緊地勒一道。等巴特爾做完,兩根“香蕉”變成了一條扁平的“龍舟”,“香蕉”的綁在一起兩個尖頭就是“龍舟”高高蹺起的龍頭和龍尾。
“龍舟筏子”下水。人們完全可以或坐或立在寬敞的“筏子肚子”上。而且“龍舟筏子”在平靜的神農河水面上更穩當,即使不會水的百姓上去,也不覺得害怕。
只略作展示,“龍舟筏子”載著四五個人,也駛向對岸割蘆葦去了。正好和拖著小山一樣的蘆葦堆向回駛的“蘆葦香蕉”擦肩而過。
第三條筏子下水時,已經是真正的龍舟了。
應楊日天的要求,巴特爾在“龍舟筏子”的兩翼各捆綁了一束蘆葦杆作為“船幫”。高高立起的“船幫”圍出了“船艙”,百姓就不會“溼身”,也可以運送怕水的貨物。有人拿來木板作槳,看上去笨重的蘆葦舟由於是空心材料製成,在“槳”的操控下在平靜的神農河水面上居然進退自如。
楊日天哈哈笑的合不攏嘴,“就按這個樣子做!”
王二牛早就分派好了人手,有專門去對岸割蘆葦的,有專門負責把對岸蘆葦拖回來的,有負責做葦索的,做蘆葦束的,做蘆葦蔑兒的,有專門負責最後組裝的。
插著五芒星紅旗的羊皮筏子和插著太極青天旗的蘆葦筏子在河面上穿梭,拖回的蘆葦堆成了小山。
孫一算是領略了一次什麼叫幾何級數。
一開始河面上只有不到十條筏子,
一個時辰後就變成了二十幾條。
再一個時辰後就變成了四十幾條筏子,大部分還是可以划槳的蘆葦船。
後世經常說什麼“制空權”、“制海權”,孫一覺的現在“制河權”百分之百拿到手了!
對岸運回來的蘆葦扎筏子一時用不完,於是一條龍修了一個蘆葦碼頭。就在軍營外的河灘,百姓村莊南北大街的盡頭,一條龍讓人把蘆葦束一層橫一層豎地碼了一尺厚,漂在水面上,這樣筏子每次回來不用衝灘,直接靠在碼頭上就行。通往碼頭的街道盡頭,有人用蘆葦束紮了一個高高的拱門,插上了太極青天旗,頗有後世老火車站的感覺。
蘆葦還是用不完,楊日天豪氣沖天,用手一指對岸,“對岸的蘆葦先不用拖回來了!那個葦溝、還有那個和那個,給我拿蘆葦堵死了!這幫土匪不敢露頭,我就把他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