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長河復生記> 第83章 愛新金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3章 愛新金國 (2 / 3)

1927年6月,林丹汗擺在前線,同愛新金國接壤的敖漢、奈曼兩營首領決定歸附愛新金國。

1627年8月,崇禎登基。

1927年9月,察哈爾的敖漢、奈曼兩營首領率眾東投皇太極,讓開了察哈爾和愛新金國之間的通路。不願東投的部眾西歸察哈爾本部。

1627年10月,林丹汗以多羅特營留守故地,率察哈爾數萬眾西遷。

1627年10月,林丹汗抵達喀喇沁牧地,雙方發生激烈衝突,喀喇沁部潰散。喀喇沁汗同皇太極通訊,聯絡共同攻擊林丹汗。

1628年正月,喀喇沁汗率眾西撤,同土默特一起抗擊林丹汗。雙方在庫庫和屯激戰,史稱“趙城之戰”。察哈爾打敗土默特和喀喇沁聯軍,佔領庫庫和屯。布什圖出走;喀喇沁殘部同皇太極約定,把馬喂肥,“出青草”時出征察哈爾。

1628年2月,皇太極以使臣被殺為由,親自率兵出征察哈爾故地,多爾袞和多鐸為先鋒。多爾袞大敗察哈爾留守的多羅特營,俘獲萬餘人。令1400蒙古和漢人男丁編為民戶,其餘所有俘虜賞賜給將士為奴。

1628年5月,林丹汗繼續掃蕩草原。崇禎宣佈停止韃靼各部“市賞”。林丹汗派人到宣府新平堡“索賞”被殺,又到得勝口“索賞”不得,便率軍攻擊大同,大同也險些失守,大明軍民損失數萬。

1628年5月,皇太極命人出征察哈爾阿拉克卓特部,在敖漢、奈曼兩營配合下,殺死阿拉克卓特部首領,盡收其民。

1628年8月初三,喀喇沁殘部與皇太極在瀋陽刑白馬黃牛盟誓,建立反察哈爾、反明聯盟。喀喇沁殘部擔心林丹汗會與漢人議和,就會變得更加強大,敦促皇太極早日出兵。

1628年8月,布什圖率土默特殘部匯合鄂爾多斯部、喀喇沁另一殘部——永紹布,準備與察哈爾展開決戰。

1628年9月,阿勒坦金國的土默特、鄂爾多斯、永邵布三部聯軍在艾布蓋河(陰山北麓,後世百靈廟一帶)與林丹汗會戰。林丹汗一番苦戰後大獲全勝。土默特部被擊潰,布什圖被苦苦追殺亡命天涯,大汗金印被林丹汗繳獲;永邵布一戰而潰,從此歷史上不再有這個名字;鄂爾多斯人馬損失大半,歸順林丹汗。阿勒坦金國從此滅亡!

1628年9月,皇太極應邀出兵,約定科爾沁、喀喇沁、敖漢、奈曼、內喀爾喀、大小各蒙古部落會師。除了科爾沁,這些部落皆出兵與愛新金國會師,最積極的當然是喀喇沁,“共計975人”。科爾沁部表示不參與聯軍,自行出擊,皇太極大怒。皇太極指揮聯軍橫掃察哈爾故地整整兩天,察哈爾部眾“抗拒者殺之,降者編戶”,勝利回師。

這場戰爭讓草原從西到東都燃燒了起來。戰爭的結果是阿勒坦金國被察哈爾徹底滅掉了,但是察哈爾的老本在戰鬥中喪失殆盡,老窩也被愛新金國端了。

此戰之後,察哈爾“疲甚、餓甚、窮甚”,其兵員嚴重減耗,“有馬約備僅收四萬,插眾不滿五萬”,對愛新金國在自己老窩的突襲,無力發動反擊。

皇太極此戰充分展示了他的軍事天才,借力打力,輕鬆獲得最大利益。愛新金國在此戰中即獲得了民眾,又化西部仇敵為盟友,愛新金國以後完全可以借道攻擊大明。事實上,第二年皇太極就繞道喜峰口,兵臨北京城下,狠狠地嘲笑了崇禎傾全國之力堆砌的寧遠防線,才有了崇禎怒斬袁崇煥,兵馬入衛勤王糧草不濟而譁變。

大明朝由始至終沒發一兵一卒,即不在西線援助屬國阿勒坦金國,也不在東線寧錦出兵牽制仇敵愛新金國。

草原上打得如漆似膠的時候,崇禎在忙著打倒魏忠賢;皇太極在進攻察哈爾故地的時候,崇禎啟用袁崇煥,君臣二人平臺對奏,崇禎雄心勃勃地決定五年平遼,咬緊牙關全國支援遼東,把城池大炮一路修到瀋陽城下,一舉解決建奴!

——袁崇煥外號是袁蠻子,看來崇禎的蠻勁比袁蠻子還大。

劉巴特爾他們一眾阿勒坦金國的百姓,在戰亂中想去投奔大明,結果被趕了出來,一路輾轉,流落到狼山川。

——————————

參考資料(與情節無關,不感興趣的讀者可跳過)

努爾哈赤建元之謎

愛新金國開國國主,明朝文獻多記載為“奴兒哈赤”;朝鮮文獻多記載為“老乙可赤”、“老可赤”;清朝文獻多記載為“弩爾哈齊”、“努爾哈齊”。

記錄前清的文字本就不多,滿清入關之後又大肆篡改史料,對史學家而言,努爾哈赤就是一個謎:有姓氏之謎、先祖之謎、身世之謎、族名之謎、大妃之謎、殺弟之謎、斬子之謎、建元之謎、炮傷之謎和遺位之謎。一朝史謎,十宗之多。

愛新金國何時建國、何時有了自己的年號、是否稱帝、國號是什麼,史稱“後金建元之謎”。

愛新金國的有關部門堅決認為自己乃是1616年正月初一建元,國號“金”,1636年改“大清”。後金一詞乃是朝鮮有意杜撰,以辱國威,堅決不予承認!

一眾丟了祖宗社稷的漢人憤青同樣堅定地認為,愛新金國的有關部門在撒謊!有關部門無恥地修改了史料,編撰了新故事!

所以筆者這裡著重說一下愛新金國的出場,儘量不偏不倚,儘量第三者的角度觀察。愛新金國入關之後銷燬和刪改了大量明朝遺留的對其不利的文字,甚至刪改自己的文獻也絕不手軟,卻單單忘記了朝鮮。所以筆者以朝鮮的角度來講述。

1615年,努爾哈齊處死長子,年底完成八旗擴編,是為滿清八旗之始。愛新金國的有關部門稱,就在第二年(1616年)的正月初一,金國誕生了,建元天命,1616年為天命元年;外人不知道而已,有原始資料《滿文老檔》為證。但是懷疑者認為,《滿文老檔》滿是刪改塗抹,不足為信!

朝鮮方面掌握的情報,金國早就有了。兩年前記載於朝鮮國太白山本的《光海君日記》六年(1614)六月二十五日:

“建州夷酋,佟奴兒哈赤,本名東韃(原文為反犬旁),我國訛稱其國為奴可赤,此本酋名,非國名。酋本姓佟,其後或稱金,以女真種故也。或稱雀者,以其母吞雀卵而生酋故也。今者,國號僭稱“金”,中原人通謂之“建州”。”

就是說努爾哈齊原名東韃(音),本姓佟,後來可能姓過“金”,也可能姓過“雀”。於1614年六月前已經私下建國號為“金”。不過這年頭大大小小的國多了去了,只要不建元,朝鮮也沒當成大事。

1618年,努爾哈齊六十歲,他突然反明,一舉攻陷撫順、清河兩座重鎮。次年,大明朝調集十萬聯兵圍剿努爾哈齊,三月初雙方在薩爾滸決戰,結果大明朝聯軍被殺得大敗。努爾哈齊發現大明朝原來這麼不經打,決定亮明旗幟!

努爾哈齊向朝鮮歸還薩爾滸之役被俘的鄭應井等幾名朝鮮將軍,藉機向朝鮮遞交國書。朝鮮國王光海君的檔案《光海君日記》“十一年(1619)四月十九日”條載:

“時努酋既送鄭應井等,遣差人致書,稱以天命二年後金國汗諭朝鮮國王,枚數七宗惱恨,歸怨中朝,且求助己,約以通和息兵。”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