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長河復生記> 第35章 神農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章 神農河

孫一不是一個好領導,把自己想說的話講完了,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這群草根明朝首領也沒見過官老爺應該是個什麼樣子,見爺話說完了,就一邊吃飯一邊討論。

明朝首領把孫一的講話總結成“一個笨辦法、兩個小目標”。

一個笨辦法就是要不停地多做活,力德爾爺那個世界的話就是蹄高笑驢。

第一個小目標是賣1億根針,明朝人認為這個數字大得不得了,但是力德爾爺說這是個小目標。既然爺發了話,幹就是了,自己幹不完就傳給兒子、孫子接著乾乾,總有一天這個小目標能完成,

第二個小目標是建茅廁,力德爾爺認為這事很大很難,明朝人認為這事很小很容易,甚至要不了半年三個月。

悶蛋根本不關心首領們在說啥,就是一門子心思——吃飯。

等他再想去盛第三碗粥的時候,楊六沖他搖搖頭,“奶娃姐還沒吃呢,你給她留一口!”

悶蛋這才戀戀不捨地放下碗筷。

日塌天對孫一說,“力德爾爺,咱這地方還沒有個名字,你給定一個吧。”

在後世,狼山腳下的這片東西長200公里,南北寬40公里的黃河沖積平原被稱為“河套平原”。但是河套這個名字的含義在歷史上幾經演化,比如在民國,河套指的是從寧夏到山西河口一線的全部黃河沖積帶,在明朝,河套指的是黃河幾字形大拐彎所包圍的整個黃土高原和鄂爾多斯臺地。如果孫一直接按照後世的河套含義命名這塊土地顯然不合適。

孫一指著北方高聳連綿一直延伸到西面的狼山問道,“那座山你們叫什麼?”

賈道士立刻回覆:“書中稱之為陽山,百姓們口中稱西北面的大山為狼山,東面的小山為兩狼山,兩山合稱依然叫狼山。”

後世已經不再使用陽山這個名字,兩狼山則改成了色格楞山。孫一覺得還是狼山、兩狼山的叫法比較順口。

孫一又指向東面一座高峰,“那座山你們叫什麼?”

賈道士答:“這座就是陰山,俗稱青山。”

後世這座山依然叫陰山,由木納山和大青山兩部分組成,孫一決定改稱青山和大青山。

後世廣義的陰山山脈則包括了陽山和陰山,在地理上是農耕和遊牧的天然分界線。

孫一再指向南方低矮整齊的鄂爾多斯臺地,“那片高塬有名字嗎?“

日塌天道:“翻過那道壩,穿過沙塞就到陝西了,所以叫陝壩。”

孫一道:“這片土地東起青山,夾在狼山、陝壩之間,黃河橫穿而過,以後就叫狼山川吧。”

後世的黃河在狼山川沿陝壩臺地一路蜿蜒,但是資料顯示在清末之前,歷史上的黃河在這裡都是一分為二成為南北兩支,南河就是後世的黃河河道是歷史上的支流,北河才是黃河干流。北河自磴口同南河分流,沿狼山腳下一路奔騰先先北再向東最後轉向南,在青山嘴重新與南河合二為一。南北二河把狼山川包含在腹地。

孫一向一條龍這個職業筏子客確認,一條龍表示,力德爾爺說的大體不差。

一條龍放下碗道,“除了南河、北河,黃河在這裡還有兩條中河。一條中河在狼山川中間貫通南北二河,沿著南北方向把狼山川分成東西兩半兒。”

孫一道:“那就起名叫做西川和東川,兩川之間的這條河叫做狼山河。”

一條龍又道,“狼山河在東川中部又分出一支東西流向的中河,同北河、南河平行,一路穿過東川,在青山嘴腳下三條黃河合流。”

孫一倒吸一口氣。

孫一這次來河套飛行之前,瞭解過整個河套的地形。他已經猜出了狼山河的大致位置。河套平原西部南高北低,河流多為南北走向;河套平原東部西高東低,河流多為東西走向。

狼山河本身是南北流向,又能分出東西向的支流,必然是在河套平原東西兩種地形之間,正好把狼山川平分!

清末河套平原開始開發時,農民費了大力挖了八條大渠引河水灌溉,號稱“八大渠”。“八大渠”的目的是藉助天然地形把南河和北河貫通實現渠水自流。狼山河可以算作一條天賜的大灌渠。而狼山河分出的這條東西方向的中河支流,其覆蓋的流域面積不亞於幾條南北大灌渠!

孫一不可置信地望著眾人感嘆:“你們運氣實在是太好了!”

“你們知道嗎,我原以為開發狼山川至少得兩三代人的時間,現在有了這條中河,你們幾乎是沿岸白撿了幾百裡的良田!”

賈道士回想一下,猛然說道:“爺請神農爺出山的時候說過,這狼山川都是起過誓的良民,一定是神農爺慈悲,降下良田給良民。”

王二牛顧不上滿嘴食物,聞聽突然跪地痛哭出來,“一定是神農爺顯了靈!”

日塌天喃喃自語:“神農爺給了我等活路……”

孫一抬頭看看天,不禁也懷疑,是不是真有神農氏暗中相助?

“這條中河,以後就叫神農河吧!”

(作者注:本文所述河套的水文和地形,都是依照康熙年間《皇輿全圖》後套平原的實情描述。兩條中河絕非杜撰。康熙《皇輿全圖》後套平原圖,是河套最早的地圖,同孫一所在的1632年,約有7080年的時間差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