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秘說穿了其實很簡單。
聯軍的這些一次性木頭炮全是電池點火。在裝藥之前先由炮口埋入銅導線,安置好木炮以後延長導線到適合的位置連線電池線圈。炮手只要隱蔽好看準時機一按電門就可以。
在木炮發火的一瞬間,炮膛內的銅導線早就被氣流不知道送到哪裡去了,所以愛新國牛錄額真見到的是一根僅有炮膛的木樁。
木炮被埋在土裡,後坐力被抵消;炮口前擋上薄薄的一層土,再加以野草偽裝。
炮手完成按下電門的使命後,就一個字:逃!
孫定遼從來不懷疑三營這幫兵油子的逃命能力。
這幫老兵膽子大,逃命經驗豐富。在遼東就經常鑽老林子,青山嘴的這種地形最適合他們發揮。
就連他們的營長尕李廣,從小在秦嶺山區長大,可以說參軍以前就沒走過平地。
所以孫參謀長根本就沒讓三營訓練結陣整隊那些費力不討好的專案,直接把老兵拉到黃河邊的山上熟悉地形。
第一個回合的交手證明,這幫老兵的逃命本領是令人滿意的。
孫定遼給老兵們交代過,只要完成任務你就逃。
逃跑的水平高的,就直接逃回浮島營寨,那裡有吃有喝。
逃跑的水平差的,就進山躲貓貓。
逃不掉的,就主動放下武器,等聯軍交換俘虜。
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幾道壕溝只不過是聯軍為了遲滯愛新國推進而設定的外圍障礙,孫定遼卻反其道而行之,把這裡佈置成一個殺傷愛新國的前線。
同時孫參謀長發現,這次參與進攻青山嘴通路的沒有漢軍。
不同於明軍習慣把鳥銃兵、炮兵、刀盾兵、長槍兵平均混合編隊,愛新國習慣把兵種集中使用。
比如野戰,愛新國習慣集中大量甲士在一個點上,一次衝擊就鑿穿對手。
比如攻堅,愛新國習慣集中全部火炮在區域性形成絕對優勢。
愛新國的火器幾乎全集中在漢軍手裡,漢軍的缺席讓孫定遼心下狂喜。
這也許是因為愛新國輕敵。
也許是因為愛新國前鋒營的漢軍整建制反水,愛新國已經開始猜疑漢軍了。
也許是因為漢軍行軍速度慢。
無論如何機不可失,孫定遼立刻命令:“速調裝甲艦!”
幾次旗語接力,命令傳到卜十九。
噴水裝甲筏子一馬當先,率領三艘普通裝甲筏子直撲青山嘴。
嚴格地說,這四支筏子現在只能叫半裝甲筏,每艘筏子僅剩左舷的複合材料甲牌。
噴水筏子直接冒著左側的箭雨,插到山腳下人員密集的通路上,在一百五十尺的距離上,“轟”的就是一炮。
噴水筏子劇烈地左右搖擺。
山腳下排得整整齊齊的愛新國兵隊形一下子就散了,象被翻開了蓋兒的一窩蛐蛐,蹦著竄著往山上躲。
等筏子回覆平穩,卜十九正趕到另一處狹窄路段,“轟!”
這裡的愛新國兵連躲的地方都沒有,只能硬生生地倒下一片。
後面的三艘裝甲筏子像是跟在母鴨子後面學樣的小鴨崽,專挑人多的地方打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