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和琪琪格二人拾級而上步入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重簷歇山頂,漢式建築風格,藏式裝修風格。大殿由南向北一共三重,第一重一層屋簷,第二重兩層屋簷,第三重三層屋簷,一重更比一重高,一重更比一重雄偉。
一入殿內,滿牆都是鮮豔的壁畫,自腰線一直畫到天花板。
美岱召因為這些壁畫在後世被譽為壁畫博物館。後世孫一參觀的時候,為了保護文物殿內只有豆大的一盞燈,趴到牆上一米遠都看不清壁畫的內容。現在大殿內陽光明媚,壁畫一覽無餘,孫一仰著脖子轉著圈看了個夠。
第一重、第二重現在是僧人的經堂。步入第三重大殿,迎面一尊鑲滿寶石的銀質彌勒佛像。寶相莊嚴,熠熠生輝。
孫一點燃三支香,奉獻給彌勒佛。
後世孫一來美岱召參觀的時候沒有這尊銀佛。
據說這尊銀佛在1966年的大革命中被人敲碎了,最後銀子不知所終。大雄寶殿那時被改作戰備糧庫,堆積如山的糧食保護了壁畫免遭劫難。
穿過大雄寶殿,夫妻二人拾級而下,第四重建築居然是一座財神廟!
看來阿勒坦汗也喜歡財神,孫一畢恭畢敬點燃三炷香,高高地燒給財神爺。轉身叮囑琪琪格趕緊上香,這位爺千萬不能得罪。
孫一印象中後世的美岱召好像沒有這座財神廟。
財神廟向北,迎面第五重建築是一座全漢式風格的歇山式三層樓,面闊三間,廊柱環繞,屋頂是綠色的琉璃瓦。
據說這些琉璃瓦是明朝皇帝特批給阿勒坦汗的,不算僭越。
這座三層樓的琉璃殿,就是阿勒坦汗接受朝拜的地方。
孫一吩咐悶蛋,一會兒鄉親們的代表來了,大家就在琉璃樓議事。
孫一印象中後世的時候這裡左右兩側應該有兩個配殿,一側是十八羅漢,一側是觀音菩薩。現在則完全沒有。
再向北,中軸線上的第六重建築是阿勒坦汗的寢宮。
阿勒坦汗寢宮之後,第七重建築是東西一字排開的幾座獨立院落,這是阿勒坦汗家人居住的地方。中軸線上的院落是阿勒坦汗的後花園。
帶路的學僧一臉的為難,“塔布囊,這座院子是黃教密宗要地。能不能就不看了?”
孫一剛要開口,琪琪格搶先回答:“我家的後花園,我當然要看!”
孫一連忙打岔,“我記得那邊有一座八角亭,咱們去那裡轉轉。”
二人信步轉到美岱召西側,西側園子中央的確是一座八角亭。八角亭北面的院落被喇嘛們改為藏經閣。
藏經閣裡滿是梵文和蒙文的書籍,孫一隨便翻了翻,狗看星星一片白,什麼也看不懂。
孫一突然問帶路的學僧:“你們這裡有沒有掃地的老僧?”
學僧一臉茫然:“掃地的活都是年輕的學僧幹,為什麼要老僧人幹?”
孫一打個哈哈,“沒有就好,沒有就好。”
穿過八角亭,是南北排列的五重大院子,一些僧人正忙碌著搬執行李。
學僧介紹這幾重大院子是當年阿勒坦汗的大臣辦公的地方。
孫一記得後世沒有這些大院子。
由北向南迴到美岱召南牆,再折向東,美岱召東南角是三重平房,原來作為倉庫用途,現在大部分空著。
三營長李廣已經將全部僧兵繳械,正安排三營入住平房接防美岱召。
沿三營駐地向北,大雄寶殿的東北方,是一座帶圍廊立柱的重簷歇山頂的大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五間,正門在南側,進去之後內堂面積卻只有三間,沒有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