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姓發現正統十四年的歷日中晝夜時刻和以往不同,“見者皆駭愕,以為振古未有之事。”
對此,賈道士憤然評價道:“這必是北京欽天監那幫人不通天數,胡亂拼湊時刻。”
所有的明朝人都認定,明英宗正統十四年的這次改歷,直接導致了在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中秋節的那一天,明軍兵敗土木堡,明英宗被俘。
賈道士恨恨地說:“欺天妄上,天必棄之!”
按照明朝人的是非標準,這場歷史悲劇的罪魁當然是欽天監監正彭德清。彭德清從徵土木堡,僥倖逃歸,十月死於獄中。即位的明景帝為了“平息民憤”,毅然命令“仍斬其首”,全家發配遼東充軍。
正統十四年(1449十二月初二日,景帝下詔,正式將《大統歷》晝夜時刻改回南京舊制。
後來明英宗回國復辟,但是絕口不敢再改動《大統歷》,直至崇禎一朝。
賈道士又開始咬牙切齒地怨恨,道:
“自古以來滄海桑田,天地自有變數!大統曆法自元朝至元辛巳年起用,至今已經過了350年,從未修正以應天數。欽天監那班人只知道襲用前朝資料,哪裡知道襲用越久,積差便越大!”
萬曆年間,皇帝懶政,久不上朝,明初的各項禁律開始鬆動,民間開始有人偷偷地學習曆法。這些人驚訝地發現,大統歷和實際天象不符。
於是有人冒死上書建議改歷,對此大逆不道之舉,朝廷的態度是有一個辦一個。
直到萬曆皇帝的伯伯,在皇族中德高望重的鄭王世子朱載堉於萬曆二十三年上疏指出大統歷的誤差。
疏中言道:“大統與授時二歷相較,考古則氣差三日,推今則時差九刻”。
“考古則氣差三日,推今則時差九刻”,就是說以《大統歷》推算古代節氣相差三天,推算當今時刻則相差九刻。
大明朝一日百刻,九刻就是2.16個小時,大於一個時辰。且不論朱載堉的演算法如何,這個差距已經很大了。
因為上疏之人是萬曆皇帝的伯伯,群臣不知所措。
最後“懶政皇帝”萬曆下旨“褒獎”,算是給了個結論。
鄭王世子朱載堉上疏全身而退,官員邢雲路於萬曆二十四年再上疏,雲:
“大統推今年冬至在申正二刻,而臣測在未正一刻。大統實後天九刻餘”。
“今年閏八月朔,日有食之。大統推初虧巳正三刻,食幾既。而臣候初虧巳正一刻,食止七分餘。大統實後天幾二刻。”
對此,萬曆皇帝下聖旨:“禮部看了來說”。
自此朝廷上下展開大辯論,漸漸主張修歷的一派佔了上風,可是滿大明朝卻沒有精通曆法的人才!
於是朝廷決定慢慢來,廣招天下精通天文曆法者,同心共事,協力推驗。自此明朝對於民間研習曆法解禁。
賈道士突然悽然淚下,哽咽著說道:
“此事被來我中國傳授邪教的一名紅毛和尚名叫利瑪竇的得知,利瑪竇寫信給西洋教主,雲我中國曆法已然失天,我中國卻無人能修訂,請教主派和尚攜帶西洋曆書儀器鐘錶,名為助中國修歷,實為暗中傳教,巧奪中國之天數!”
“可惜我泱泱中國,於天算一學人才盡失。崇禎朝欽天監於三年前同西洋和尚湯若望、信徒徐光啟之流鬥法,各自推算日食。結果無論是大統曆法,還是回回曆法,皆輸給西洋曆法。崇禎皇帝乃下旨徐光啟成立歷局,徐光啟則招攬各路紅毛和尚入局。”
賈道士總結道:
“崇禎皇帝自知失天,理應改歷,但大明朝上下卻不會改。”
“歷局的西洋曆法眼見就要修成,但大明朝上下卻不敢用。”
“中國若採用西洋曆法,小則受制於西洋教主,大則被紅毛篡改天數,重蹈土木堡覆轍!”
賈道士言辭懇切:
“力德爾爺,如今天書中含有曆法,則當以天書為準!”
耿秀才聞聽立刻跟著請願:
“請力德爾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孫定遼態度堅決地宣佈:“明朝既然失天,崇禎小兒便是偽天子,我們絕不可再用的崇禎的《大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