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不由得直咂舌頭,這打擊盜版的力度!
耿秀才見狀解釋道,明朝嚴禁民間私習曆法和私編曆書。
孫一不解,問道:“沒人學習曆法,誰來編日曆?”
賈道士回答:“欽天監官員的子孫如果不習曆法而改從它業,則為發配充軍之罪。”
孫一簡直難以置信!
明朝的軍人和工匠是世襲的,怎麼能連天文學家也是世襲的?
孫一搖著頭翻到皇曆的五月份。
皇曆上面赫然寫著“五月大”。
孫一翻到皇曆的六月份。
六月初一標記著:“六月大”。六月初一的前一天赫然是
“五月卅,丁未月,丙寅日。”
孫一開啟自己的手機裡的萬年曆。
手機顯示:
————————
1632年7月16日,星期五。陰曆五月小,廿九日,壬申年,丁未月,丙寅日。
地點:內蒙古,包頭市。
日出 05:22:06 日落20:09:17 中天 12:45:54
月出 03:47:55 月落 19:53:51 月中 11:51:57
晨起時間 04:49:51 天黑時間20:41:27
————————
兩個版本的日曆都是丁未月丙寅日,卻有一個是五月廿九日,一個是五月卅日。
必定有一個是錯誤的!
————————
參考資料
崇禎五年的五月卅日
筆者查到的所有的現代萬年曆都顯示崇禎五年的五月為小月,僅有二十九天。
但是,在滿文老檔中出現了崇禎五年五月檔中出現如下記載:
“三十日,次歸化城。”
很簡單明瞭的一句話。
筆者能力所及,無法找到一本崇禎五年的皇曆加以對照。只能用邏輯加以推測:
當時滿洲不可能具備自己制定曆法的能力。滿州國和大明國聯絡緊密,而且在六月份滿州大軍主要是同明朝的大同鎮和宣府鎮過招,“五月卅日”應當是滿洲抄大明的歷書無疑。
從皇太極四月初一從瀋陽出發,直到到五月卅日、六月初一、六月初二,滿文老檔每日都有記錄,如當日無事,則記錄下當日的駐營地點,從無間斷和例外。“五月卅日”不可能是負責記錄的人一時昏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