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只能回“不要問”。
如果再補一句“難道不是小克命運道標能力做出指引,根據燈神提示把宿命之環放過來的嗎?”
那就是“不要說”。
總之,不利於黑的話不要說,你們必須降低智商,把自己當個傻子,聽我忽悠,相信我的斷章取義,相信我這個大聰明。
類似的還有,“高貴的人性滅世,低劣的神性救世”,就算不去辯解滅世和救世這件事情的真相,都可以直接反問一句“那麼,為什麼高貴的人性會被逼到滅世呢?”
還有,寫芙蘭卡去救站街女郎那段,我都提前疊甲了,說特里爾有太多限制,將來有機會有能力要建立一個新社會,結果還是一群道德聖人噴,我本來都不看那些地方的,還有人跑到作家群裡來說,給的方案還是“為什麼不建立一個工廠,把站街女郎都弄去當工人,假仁假義”這類,是是是,市場區的站街女郎被送去工廠了,市場區的黑幫都被禁止做這行了,天下就太平了。
可實際上呢,需求沒有降低,法律也沒打擊,市場區沒有,那就去別的區,並且因為站街女郎大幅度減少,會有其他區的黑幫去逼良為娼,去拐賣去強迫,所以,因為這個方案遭受悲慘命運的就不是人?不推翻舊制度,不去挑戰教會和政府,是沒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只能先做改良。
這種斷章取義、不顧前置條件的黑實在太多了,去在意去照顧去拖累節奏,有那個必要嗎?我一直都是不管的,要不是總有人往作家群裡發,我都不知道還能扭曲到這種程度,要是相信了那些總結的,再看下全文,會發現是完全不同的兩本書。
所以,我得道歉,我以前說“要是讀者不理解劇情,那是作者的問題”,是我錯了,說大話了,我不是聖人,也不是神仙,做不到讓所有人都理解,部分劇情上,有人是基於自身閱讀習慣不懂,有人是純放鬆看懶得去想那麼多不懂,有人是跳著看不懂,有人是故意不懂,這些我都沒法解決,我以前太狂妄了,說大話了,活該遭受報應。
相應的就不再說,總之,宿環的寫作從一開始就套上了太多的枷鎖,寫作難度大到我時常會掌控不住,又時不時能拉回來,太折磨大腦了,每天都在煎熬,這也是第七卷和第八卷砍了部分支線的原因,掌控不住了,再展開我真的擔心故事會完全崩掉。
綜合起來,我自己的評價是,宿環有寫得好的地方,也有寫得不盡如人意之處,就像第六卷結尾,我到現在都在思考怎麼在不提前寫太多西大陸的情況下,把和天尊的對抗推出高潮,而不是那樣戛然而止地結束,目前能想到的辦法是,把阿羅德斯這張牌和鏡中最初造物主的問題放到最後打,作為最後的高潮,在劇情有了兩三個跌宕起伏,大家預期事情該結束時。
總之的總之,再也不寫續集了,太難了。
嗯,有些人物的結局我沒直接寫,但都做了暗示,因為詳細寫會牽扯一堆,會破壞最後兩章的基調,或破壞整體的那種劫難不可能真正結束、只會一次次到來,人生就是在迎接一次次劫難,最終走到死亡的感覺。
比如,法布提的結局,我特意提了“深淵”唯一性和對應序列1非凡特性都沒被拿走,但要是再詳細寫,就必須交代惡魔們怎麼處理的問題,那囉囉嗦嗦又是一堆,怎麼解決?放盧米安所在那顆星球,建立新深淵,讓走了這條路又犯了罪的非凡者都中低序列就“飛昇”,去自己殺自己,自己玩自己的。
比如,梅迪奇的序列1非凡特性,作為曾經的天使之王,他留在非凡特性內的精神烙印不會非常快就被消磨乾淨,既然最後的夢境都市裡只有奇克、圖鐸,沒有梅迪奇出現,那就說明歸還了,在盧米安、奧蘿爾和簡娜穩定狀態後。
不寫是這要去解釋盧米安他們現在的狀態——藉助宿命之環的平衡,他們真正開始了和“孽龍”的對抗與融合,所以夢中沒有“孽龍”,在盧米安、奧蘿爾、簡娜身上,是一體的,前者是陽性面,後兩者是陰性面。
至於雙份序列1非凡特性被抽走會不會導致平衡被打破的問題,同步把“末日魔女”兩份非凡特性拿出來就可以了,但這必須在盧米安、奧蘿爾和簡娜真正穩定狀態,開始對抗與融合“孽龍”後,而非凡特性和非凡特性帶來的變化是不會被重置的。
再比如,亞當結局的暗示是:阿蒙車上的太陽擺件,盧米安最後說的那句話,我在大戰中特意提過的一些細節,比如融入進去的只有列奧德羅、赫拉伯根的意識精神,沒說另外的。
反正不可能真的面面俱到,那麼多的人物,結局要是都點到,就成流水賬了,留白,知道他們有新人生就可以了。
本來想寫得更悲一點,有更多的犧牲,以更襯世界觀,但想到這都是詭秘世界收尾了,還是包下餃子吧,雖然在遙遠的將來,大家都會死,但至少現在是美好的結局,而且,從戰鬥推演和邏輯合理性來說,這都是可以實現的,那就沒必要強行發刀。
也是基於世界觀的考量,最後的大戰才那麼處理,靠著這點人手和資源是不可能打出大勝結局,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靠著極限準備、極限調動、極限運轉和合理分割,能取得小勝,逼得敵人退走停戰,就非常不容易了。
比如,要是一開始沒讓母神去重置狀態,祂就算沒參戰,旁邊看著,哪個外神受了傷就治療一下,哪個外神要被封印了、放逐了,就幫一下,整個局勢也會當場崩掉,比如,如果克萊恩沒把宿環之環放到那邊戰場,讓阿曼妮西斯和盧米安合力對付“衰敗君王”,那或許會有好的發展,也或許會有差的,結合衰敗君王本身的象徵,大機率還是會到那一步——因為急著去支援“天師”他們,選擇最有效最短時間內能辦到的方案。
結合這些,我覺得“暫時”停戰更契合最後一卷的卷名和世界觀,這或許會顯得平淡了一點,但比爆發取勝或更多人犧牲更能接受。
而象徵戰鬥,可能會有很多朋友接受不了,覺得太虛,但比起重複以前的戰鬥方式,我覺得還是比較新穎和有趣的,也能讓人看得比較明白,這幫助最後大戰整體的調動和運轉較為清晰地呈現了出來,算是可以接受的一個選擇。
說回整體,很多讀者討厭盧米安很正常,我也能理解,但至少大半原因不是人物單薄,一是代入感缺少,這點在前面部分提過,而總是參與高層次事件,又逼著快速升級,雖然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合理原因,但也確實導致“扮演法”的爽點、魅力點都被略過了,當然,和獵人途徑的扮演沒法向占卜家途徑那麼有趣也有一定關係。
二是作為續集的主角,天然會被審視和討厭,就像我自己,到現在都不喜歡神鵰俠侶不喜歡楊過,憑什麼我全情投入過的角色要來襯托你?什麼叛逆型小混混還來一見楊過誤終身,笑死人,什麼隨隨便便就自悟頂級武功,開國際玩笑嗎,反正,就是有這些想法,導致我神鵰只看過兩遍,是金書裡最少的一本,後來對楊過有點改觀,還是因為白古真的太帥了,當時的李若彤真的太漂亮了。
其實,第二卷是我寫盧米安人物和心理寫得最認真,也是最深入的一卷,可惜,很少人能帶入那種心理狀態,當然,這也說明我寫得還不夠好,有許多的瑕疵。
說到這個,我可以分析下為什麼第一卷時,姐姐會帶來那麼多調侃和討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