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自得知項宣決定響應他江東義師的號召,一同北進,趙伯虎就猜測項宣很有可能會遇到他弟弟趙虞。
因此事前他就以‘莫要招惹潁川’、‘莫要招惹周虎’反覆暗示、告誡項宣,就怕項宣不吸取教訓,一頭撞到他弟弟趙虞身上,給撞死了,只剩下他江東義師孤軍奮戰。
沒想到,他弟弟趙虞比他想象的要高明,翻身為雲、覆手為雨,一方面應付了晉國朝廷,一邊暗中控制了項宣,使項宣不得不被迫按照他的意思走。
雖然對不住項宣,但趙伯虎倒是覺得這並非是一件壞事——有他弟弟趙虞暗中‘關照’項宣,項宣的長沙義師就不會一下子‘暴斃’了。
只不過……
『……當初叫那小子與靜女好好過日子,莫要再摻和報仇的事,看來這小子根本沒有聽啊。』
嘆了口氣,趙伯虎居然感覺自己這個兄長當得毫無威嚴。
更讓他鬱悶的是,他這個兄長,現如今居然還在受自家弟弟的關照——他弟弟指使泰山義師拖住陳太師的晉軍主力,又設法控制項宣,為其出謀劃策,這不就是在變相幫助他這個兄長麼?
這讓他如何好意思以兄長的威嚴告誡弟弟退出復仇之事呢?
只能裝作沒看到了。
五月初,趙伯虎繼續進攻下邳城,且進攻的勢頭越來越猛。
猛攻之下,他江東義師的傷亡也日漸增多,好在他義師以‘推翻暴晉’、‘勻天下不公’等為口號,義師中那些出身平民計程車卒,都一心希望能在推翻晉國後,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新朝,使他們不至於再受到權貴的剝削,因此在士氣方面有著天然優勢,還不至於因為戰損而導致士氣崩潰。
哪怕是前一日士氣低迷,也能迅速以那些口號重新鼓舞士氣。
若非兵力與士氣方面的天然優勢,說實話趙伯虎也沒有把握戰勝章靖,奪回下邳。
截止五月初七,趙伯虎對下邳城已經展開了整整十七日的進攻,按照每日一仗來算,就等於進攻了整整十七次。
除最初五日主要是為了鍛鍊兵卒,之後的十二日,趙伯虎就逐漸開始動真格了。
然而面對著他江東義師的猛攻,下邳城卻堅守至今,甚至於,一次也沒有讓江東士卒登上城牆。
對此,趙伯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憑藉兵力與士氣上的優勢,一次次發動進攻。
他亦不敢動用什麼‘誘敵’、‘詐城’之類的詭計,畢竟他面對的是章靖,那根本不是他用詭計可以對付的敵人,一個不好可能還會被章靖利用——對付這等善於用計的對手,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一切投機取巧的奇謀,以正道禦敵,純粹以優勢、以硬實力碾壓對手,一點一點地積累優勢化為勝勢,從而奪取勝利。
雖然這辦法很笨,但卻是最實際的、最穩妥的。
事實證明,趙伯虎的笨辦法確實有效,在江東義師不懈努力的進攻下,下邳城的晉軍,傷亡亦不小。
截止五月初十,被章靖視為防守主力的太師軍與河北軍,累計陣亡分別超過了四千人與五千人,其餘一萬太師軍與五千河北軍,也因為輪換而出現了一半左右的傷員,唯獨山東新卒與下邳縣軍幾乎沒有傷亡,因為章靖根本就沒有派他們守城,這段時間他只讓太師軍與河北軍反覆輪替防守,嘗試以這些精銳努力削減叛軍的人數。
奈何趙伯虎有源源不斷的兵力可以補充,以至於人數始終保持在六萬以上,這讓麾下兵力日漸傷亡的章靖幾乎徹底打消了‘一戰求勝’的念頭。
當正道用兵不足以擊敗敵軍時,理所當然會嘗試奇謀,而章靖就是。
見正面作戰日漸失去希望,章靖不得已將希望寄託過夜襲,從五月初起,章靖就再次對江東義師發動夜襲,甚至有時候一晚上要發動幾次夜襲。
除了夜襲,他還嘗試誘敵,即假裝夜襲失敗,引誘江東義師出營追擊,然而趁機伏殺。
但可惜的是,趙伯虎根本不給他絲毫機會,先加強夜間的巡邏,在沂水軍營至下邳城這十五里間通通部署崗哨、暗哨,幾乎杜絕了被章靖攻敵不備的可能。
其次,他吩咐各將禁止擅自追擊前來夜襲的章靖,只要章靖退走,立刻收兵回營,待天亮後再赴下邳展開攻城。
總而言之,章靖處心積慮想要在夜間與江東義師進行小股兵力的廝殺,試圖借己方士卒戰鬥力更強的優勢達到削減江東義師人數的目的,可惜趙伯虎根本不配合。
在這種情況下,縱使章靖好幾次在夜間攻至沂水軍營,甚至有兩次還攻破了營門,但卻沒能取得什麼戰果,只是白白消耗自己以及麾下兵將的體力。
五月十三日,江東義師首次在攻城戰中登上城牆,此舉大大鼓舞了江東義師計程車氣,也令章靖、陳玠、夏侯魯等人的心沉到了谷底。
畢竟這意味著,他們麾下的晉軍因體能、士氣等方面的原因,已逐漸喪失了徹底壓制江東叛軍的能力。
同時也意味著,距離下邳城的淪陷,已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