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個時辰後,待叛軍大將徐寶重組陣勢,再次對昆陽東城牆發動攻勢,石原、陳貴、許柏等人寶貴的歇息時也就結束了。
與負責進攻南城牆的劉德不同,徐寶採取了另外一種策略,即持續對城牆施壓,擴大對面縣軍的傷亡。
畢竟昆陽縣軍又談不上什麼精銳,自是不必像對待南陽軍那樣。
然而遺憾的是,王慶也知道縣軍實力較弱,尤其是缺少殺人、作戰的經驗,因此他讓縣軍與旅狼同時登上城牆作戰,兩者保持五五之數。
如此一來,縣軍與旅狼就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旅狼中的那些隊正,要麼經驗豐富,要麼實力過人,可以有效地帶動縣軍;而逐漸有了作戰經驗的縣軍,也能在旅狼們露出疲態時,暫時接替防守崗位。
這是王慶在上一場昆陽之戰中學到的,確實是很有效。
說起來,一般兩股兵力同時作戰時,指揮上必然會出現混亂,但昆陽縣軍與黑虎賊卻頗為特殊,黑虎賊的隊正們可以指揮縣軍,而縣衙的捕頭也可以指揮黑虎賊,因為彼此都知道,如今昆陽的指揮大權在黑虎賊首領周虎的手裡,因此不存在縣軍與黑虎賊有什麼指揮上的權利分歧。
與其說是兩個體系,倒不如說更像是周虎手下兩支原本分工不同的軍隊。
這一點,像石原、陳貴等縣衙的捕頭也是預設的——至少在徹底解決叛軍的威脅之前,他們不會反對周虎的指揮。
下午未時前後,負責攻打東城牆的徐寶,還有負責攻打西城牆的黃康,前後將各自戰場的狀況派人稟告於渠帥關朔。
怎麼說呢,進展不佳。
據徐寶派人轉達,截止未時之前,其麾下士卒傷亡已過三千,五個部曲士氣崩潰,不能復戰。
唯一讓關朔感到欣慰的是,徐寶估算昆陽東城牆的守卒傷亡約有一千五百左右——雖然關朔也明白徐寶的估算肯定帶著些水分,實際昆陽的傷亡應該沒有那麼大。
一比三,這是關朔勉強還算可以接受的傷亡比例,也符合戰場上的總體傷亡數字。
相比較徐寶,西城牆的黃康傷亡較小,只有千餘人,但相對地,昆陽西城牆上的守卒也小,按照一比三來說,估計只有數百人。
這昆陽縣,何以能如此‘頑固死守’呢?
關朔皺著眉頭長長吐了口氣。
他並不知道,在昆陽縣內,趙虞特地囑咐縣令劉毗在城內傳播叛軍與綠林賊的惡行,使城內百姓能堅定站在守城軍隊的一邊。
按照趙虞的意思,劉毗從前一陣他昆陽接納的一些難民當中挑了一些作為例子,讓他們跟著自己向城內的百姓傳播叛軍與綠林賊的惡行,由於是那些難民的親身經歷,城內百姓深信不疑,為了防止城池被攻破後叛軍與綠林賊在城內大肆屠殺搶掠,全城百姓全力支援黑虎賊,全力支援縣衙,或加入兄弟會四處幫忙,或投身於城內的兄弟會工坊,在工匠的教導下,打造箭矢、盾牌等守城之物。
換而言之,關朔所率長沙軍所面對的,並非只是黑虎賊或昆陽縣軍,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個昆陽城,以及城內全部軍民。
這股反抗力量,已經不亞於召陵了。
而這一點,關朔漸漸也意識到了,意識到攻陷昆陽將會是一場曠日之戰。
既然是曠日之戰,逞一時之強自然沒什麼意義。
於是在得知劉德、徐寶二人麾下的軍隊已十分勉強時,關朔果斷下令停止進攻,轉而為圍困昆陽做準備。
今日,自劉德第一波攻勢被昆陽擋下之後,關朔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在今日撤兵時,究竟是退回沙河南岸的大營,待來日捲土重來;亦或是不退,在昆陽的南、東、西三面各建一個營寨,一邊建造營寨圍困昆陽,一邊攻打這座城池。
從圍困昆陽的角度來說,自然是立營效果更佳,但同樣地,這招也有諸多兇險,比如說昆陽派人偷襲——昆陽的群狼,可是很擅長夜間出動的。
不過轉念想到昆陽的三處城門已經被對面自己堵死,關朔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稍微冒一冒風險,以強勢的姿態對昆陽進一步施壓,打壓昆陽守卒計程車氣。
權衡來,權衡去,關朔最終做出了決定:就地立寨!
做出決定後,他當即下達命令:“傳令諸軍,鳴金休戰,退後五里紮營。……派人對徐寶、黃康二人下令,命令二人亦退後五里紮寨。”
“是!”左右抱拳應道。
片刻後,關朔所在的本陣就響起了‘叮叮叮’的鳴金聲。
此時在這邊督戰指揮的大將劉德,也收到關朔派人送來的命令,下達命令道:“命全軍士卒緩緩撤退,撤退時,每人帶回一具屍體,兵器也莫要落下。”
聽他最後一句就不難猜測,他要求麾下士卒在撤離時每個負責帶回一具屍體,這並不是出於什麼人道,而是不想死屍的軍備落入昆陽手中。
在南城牆西段指揮的南陽軍偏將孫秀自然也猜到了這一點,冷笑道:“還想帶走?給我射!……給我調弓弩手上來!”
在孫秀的指揮下,城牆上的南陽軍步卒迅速被撤下,取而代之則是諸多的弓弩手,這些弓弩手舉著弓弩朝底下的叛軍亂射,試圖阻止那些叛軍帶走袍澤的屍體,以及兵器、甲冑。
反正有全城百姓幫著削造箭矢,孫秀一點也不擔心箭矢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