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7年10月下旬,就在陳叔慎準備離開武陵郡,回湘州主持剿匪賊事宜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邀請和訊息傳來。
荊州刺史陳慧紀在巴州邀請武州刺史劉如文、湘州刺史陳叔慎、巴州刺史畢寶、高州刺史、郢州刺史荀法尚相聚共商大事。
陳慧紀,荊州刺史,陳朝宗室,參加過多次大戰,有勇有謀,這看來,恐怕出大事了。
陳叔慎想了想,不管怎麼樣,既然身在武州,距離不遠,那麼一定要去參加,最起碼露個臉,表現一下。
另一方面,湘州剿匪事宜也必須馬上開始。赤衣賊力量強大,訓練有素,先不處理,於是讓虞世基帶著陳叔慎的書信和令牌回去湘州,先行殲滅黑山盜。
第三日,陳叔慎和交待完武州政務的劉如文一同坐船前往巴州。
巴州雖小,卻是整個陳朝長江中上游防線的最重要點,因為這裡屯積著沿線所需的軍備物資和兩萬多兵馬。
整個巴州的防線都進入了半戰備狀態,旌旗湧動。
巴州軍營,以陳慧紀為首,岳陽王第二的順序開始商討事宜。
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隋朝決定年底功伐陳朝,併發布了“陳朝皇帝陳叔寶的三十道罪行”,印刷製作發往陳朝境內。
當在抵達巴州前,半路得到相關訊息的陳叔慎是一臉懵逼,隋朝滅陳不是在明年年尾嗎?好像還進行了一個欺騙,其實是十二月進攻,卻是在九月份開始多次佯攻,使得陳軍鬆懈。
後來眾多歷史學家對比做過評論,這是無解的,這就好比別人拿著一把匕首現在你附近,你處於弱小的地位,只能處於防禦狀態,遲早會鬆懈,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當然,唯一的辦法是派遣一個治軍嚴謹的大將坐鎮,就算如此,長此以往軍心也會鬆懈。
陳慧紀已經四十多歲,兩鬢斑白,眼神露出一股疲態,這不是身體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操勞。
陳叔慎看著主持會議的陳慧紀嘆了一口氣,觀其一生,自陳朝太建北伐失敗後,陳慧紀就猶如蜀漢時期的廖化,以一個二流武將的能力支撐著陳朝部分防線。
想著想著,環視一週,武州刺史歷史上沒有大名,不認識。巴州刺史只知道最後投降了,估計能力也一般般,只有郢州刺史荀法尚有點名氣,在史書裡較有名氣,一個準二流武將。
真不怪他們,一群二流武將加上後來的一流武將周羅睺,憑藉著地勢防禦勉強抵禦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就很不錯了。
整個會議過程,陳叔慎發言比較少,表態支援陳慧紀的工作。
老實說,陳叔慎真沒打算收服這裡的哪一個,一是他們都算位高權重了,自己給不了更多,另外是他們都是陳朝的老人了,都是文帝、宣帝時期的人物,不好忽悠。
會議開了一天,總結就是,邊疆州加強監控,多做準備,湘州等內州多多給予物資和人員上的支援。
會議一結束,陳叔慎馬上向巴州刺史借了一條快船,順著洞庭湖直下,官船無需各種檢查,只花了兩天就到達了湘州的長沙郡。
臨走前,陳慧紀還表揚了年紀輕輕懂得為皇帝為國家分擔憂愁,是宗室年輕一輩的翹楚,望繼續努力,莫負皇恩!
..........
整個湘州進入了戰鬥狀態,各個郡縣靠著城牆,有著千百個兵,足以防禦只有一兩千人且沒有攻城器械的黑山盜。
長沙郡守當即派了五百郡兵護送陳叔慎回臨湘城。
他的回來,也解決了城內的矛盾,麥鐵杖認為他應該作為總指揮,代表郡王戰鬥。
兩個遊擊將軍都認為這不符合規矩,應該他們做指揮,而郡王的府兵應該留在城內,保衛臨湘城。
虞世南只是看了一眼,就轉身回去處理州內公務去了,留下虞世基在一旁尷尬不已。
好在陳叔慎的回來,直接確定了最高指揮。
鑑於麥鐵杖沒有實現經驗,雖然天賦異稟,陳叔慎讓一個遊擊將軍黃有德作為主將,率領本部五千兵馬,麥鐵杖率領五千府兵為副將,從旁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