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不許摸!”
門外的春英趕忙退後兩步,拍拍微紅的面頰,笑呵呵使人燒水去了。
**
多年之後,公子昶年滿十三。懷王因時常流連後宮,欲再得一子,終難如願。身已垂垂老矣,病榻之前,傳位公子昶。是為“平王”,取天下太平之意。
趙國公顧衍晉內閣首輔,深得平王倚重。且平王自幼親近溫良恭婉的姨母姜氏,待顧衍,便多了幾分敬重信賴。
七姑娘舒舒坦坦過著自個兒的小日子,兒女繞膝,夫君寵愛。
閒時躺在搖椅裡,曬著暖暖的日頭,一晃一晃的想著:
前世她讀過一篇文章,書裡描繪的愛情,曾讓她深為心動。
若將書中用詞,淺淺改動一番,或許,便是她當下的幸福——
這些年,朝朝暮暮。
賞過許多場雨,
遊過許多座山,
翻過許多卷書,
歷過許多劫難,
牽過許多回手,
訴過許多次情。
只相守,一個人。
2。(姜瑗篇)
很早的時候,她便知道,人,能活得糊塗,是一種福氣。
她想,前後兩世,與她有莫大關聯的,除去顧衍,還有一人。
發覺江陰侯的異常,是巧合,也是必然。
她曾設想過,那人與賀大人,該是與她一般,有了奇遇。只是細節處她猜不盡然,也不欲深究。
那人幾番介意她與賀幀來往,他雖藏得深,可她不是毫無所覺。有些事一旦捅破了那層窗戶紙,便如開了竅。於情事上,她並不如那人想的一般,如此遲鈍。
剛進京那會兒,她在賀大人眼中,只看到對郡主的上心。對她,許是好奇中,還夾帶了幾分因幼安而起的疏離與提防。
什麼時候發生變化的呢?若她沒記錯,該是那回她碰巧遇上他犯了哮症。
之後再見他,他看她的神情,有恍惚,有懷疑,有眷戀,有不可置信。再有,是悔意麼?她不確定。
尤其令她在意的是,那人悔婚,賀大人對此事的態度,除漠然觀之,待幼安,並無從前憐意。
反倒是對那人,幾次她都在背後瞧見,賀大人眼中,似乎藏了許多心事。
大婚那日,她聽春英笑言,賀大人主動替世子擋酒,喝得酩酊大醉。
而她好幾次試探的,將賀大人贈的花花草草養在屋簷底下,那人看了,果然,眼裡透出絲陰鬱。
後來很多事都起了變化。賀大人不在是賀大人,而是江陰侯。長街再遇,她險些被快馬衝撞,他以身相護。檢視過她安好如初,錯開眼,彷彿生怕多看她一眼。
樁樁件件她記在心裡,深深掩藏,從不對人提起。連那人,也囊括在內。
直到顧臻中意侯爺,來問她拿主意。她心頭咯噔一跳,默默的,垂眼看著腕上閃閃的珠串。再抬眼,又是一副平平淡淡,局外人的面孔。
覃氏對她有怨,她既驚異覃氏如此敏銳,卻也多有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