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宮廷觀賞湖的原因,未央宮內的滄池水,哪怕是春寒料峭之時,也有宮人搗冰,池水蒼蒼,觀之令人心曠神怡。
“這滄池典故,眾卿可有誰知曉啊,給朕講講。”
皇帝看似漫不經心,即興而問的問題,卻讓眾臣們的心揪了起來。
見皇帝背對著他們,正對著一片通透的碧青色滄池水出神,一番眼神交換後,還是中書令蘇綽輕咳了一聲,率先說道。
“《三輔黃圖》載:未央宮有滄池,言池水蒼色,故曰滄池。池中有漸臺,王莽...死...於此。”
氣氛頓時尷尬了起來,在活著皇帝面前告訴他,您屁股底下坐著的臺子,就是王莽的死地,實在是不太吉利。
“王莽...”
元冠受頓了頓,這位疑似穿越者的前輩,無疑是所有穿越者都必須汲取經驗教訓的物件。
“眾卿以為,王莽其人如何?”
度支部侍郎崔士和略略打了一下腹稿,開口道:“若以其人品來論,史載王莽謙恭儉讓、勤勞好學、禮賢下士,論跡不論心,可謂道德楷模。
但若以其為政來看,以恢復井田制來抑制兼併、禁止奴婢買賣、實行‘五均六管’、改革幣制、濫改官名地名,這些施政出發點似乎都是好的,但落實起來,卻反而不如不做。”
元冠受喟然長嘆,道:“是啊,所以朕其實想做很多改革,可是每念及王莽的下場,就不由得心裡發涼,有些事情要做,做了利在千秋,但非功在當代。甚至,做了,還會人亡政息。”
皇帝的話,越說越重,大臣們內心琢磨著皇帝的意思,昭武五銖是大事不假,可程度遠沒有皇帝說的那麼嚴重,皇帝定是意有所指而非抒發感慨。
“郡、道、國,建立學校的目的是什麼,眾卿應該知道,為的就是以後開科取士。現在招的學生不乏門閥,但也有不少寒門、富戶家的向學子弟,這件事,朕有生之年,是一定要做成的。”
中書令蘇綽眼神發亮,當年月下所言,至尊並未忘記,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除了科舉這件事,其他的事情,朕都可以慢慢來,慢慢等。
貨幣繼續用五銖,百姓繳納賦稅繼續以實物為主,官名不改,地名只改州並道,奴婢買賣朕以後會管,但不是現在。
均田制是國朝舊制,如今天下離亂,田土荒蕪,人少地多,以均田行府兵,理所當然。再過百五十年,人多地少之時,後世子孫自然要改,但那不是朕的事情了。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我們這一代,要做的就是平定天下,為後世開太平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