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可是真的?”
蕭衍喘著粗氣,死死地盯著跪在地上的東宮太監鮑邈之。
“奴婢哪敢欺瞞陛下?太子買地葬丁貴嬪,在地裡埋下了蠟鵝,這是咒陛下早日去陪丁貴嬪啊!此時千真萬確,但有半句虛言,陛下可以馬上處死奴婢。”
蕭衍咬著牙道了三聲“好!”
蕭衍有八個兒子,太子蕭統、蕭綱、蕭續均是貴嬪丁令光所生,丁貴嬪去世後,下葬的事宜被蕭衍交給了蕭統辦理。
這次挑選墓地的任務,也成了很多別有用心之人試圖打擊蕭統,為自己謀利的途徑。
蕭統仁厚賢良,自幼酷愛讀書,編有著名的《昭明文選》,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南梁的政治生態中,卻遭到了嚴重的孤立與無數明槍暗箭的算計。
皇帝猜忌他要篡奪皇位,兄弟們嫉妒他,就連很多門閥,也生怕蕭統當上皇帝后進行改革會觸動門閥的利益。
本來蕭統已經給母親找到了一處不錯的墓地,結果有手眼通天的人找了蕭衍的親信宦官俞三副,跟俞三副商量說如果讓蕭統買他手裡的墓地,價格三百萬錢,分給俞三副一百萬,俞三副就跟蕭衍打小報告說太子現在買的墓地,不如這個墓地對蕭衍的陰德有幫助。於是在蕭衍的插手下,蕭統被迫花高價買了新的墓地。
你以為這只是一箇中間商賺差價的故事?
不,任何涉及到政治鬥爭的事情,都遠比表面要陰狠複雜的多。
這只是一次試探,用改變墓地,來試探蕭衍在“迷信”這個問題上對太子蕭統有多大的信任。
答案顯而易見,為了虛無縹緲的陰德、風水,皇帝蕭衍表露出了強烈的追求意願,這也是蕭菩薩晚年難以避免的心理,他怕死,他在乎死後的事情。
試探出了蕭衍的真實態度,幕後黑手這次使出了殺招。
首先,派了一位名聲在外的道士接近太子蕭統,告訴他新的墓地對蕭衍有利,但是對蕭統的兒子有所妨礙,要蕭統埋下蠟鵝等物來辟邪消災。
其次,收買太子身邊的親信太監鮑邈之。丁貴嬪去世時要做“生忌”,需要一太監值宿一夜,蕭統便讓這個鮑邈之去,不料他竟擅離職守,跑去和宮女鬼混,正巧被蕭統巡視時撞見。蕭統寬厚,沒有治他罪,只是不如從前親近了,誰知鮑邈之不識好歹,不思圖報,反而懷恨在心,於是在幕後黑手的刻意拉攏和金錢腐蝕下,決定出賣太子蕭統。
“查!給朕查個水落石出!”
蕭衍身邊禁軍大肆出動,在丁貴嬪的新墓地裡,果然查出了蠟鵝等物,蕭衍暴怒之下,廢掉了蕭統的太子位,幾個月以後,寬厚仁慈的蕭統在憂懼中鬱郁而亡。
哦對了,幕後黑手叫蕭繹,梁武帝第七子。
蕭繹生來便瞎了一隻眼,才華橫溢但嫉賢妒能,文章、書法、繪畫,當世並稱“三絕”,他一生勤奮讀書,並辛苦聚書四十餘載,收集起罕見的十四萬卷之多的圖書。
在本來的時空中,蕭繹最後費盡心機,叛亂時擁兵自重,等到父皇蕭衍活活餓死之後才發兵勤王,將對他登基為帝構成威脅的兄弟子侄逐個消滅,當上了皇帝。而亡國之時,蕭繹命人將這十四萬卷的圖書焚燒個一乾二淨,說“讀書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禍”。
經典名言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在史書中都不斷地重複著,就比如還有一句話——“國賊,天下人恨不得食汝肉寢汝皮”,蕭衍忙著廢太子的同時,潼關外的元冠受和“活董卓”爾朱榮就在上演著新一幕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