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有多意氣風發,壯志凌雲,如今就有多蒼涼悲壯,英雄遲暮。
他們能從這一句句直訴衷腸的詩句中,感受到雲國公的惆悵、壓抑、悲憤與不平。
“此生誰料……”
洛塵的語調和感情到達了最高潮,隨後直轉而下。
“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此起彼伏的唉嘆聲在城內迴響。
這首詞本就真情實感的抒發了雲國公對劍朝熾熱的感情,還有一種雄心雖在,壯志難酬的沉痛之情。
甚至隱隱能感受到他對朝堂的不滿與憤慨。
再經過洛塵那無比富有感情的吟誦,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種現實與理想的不滿憤慨。
一種對報國無門的失意控訴與浩嘆。
哪怕雲國公臨死前,心神都仍在馳騁疆場,還在天山前線抗敵入侵。
一首絕句,訴盡了此時場上無數愛國劍修的切身體驗。
他們報國無門,他們恨意難平。
眾多修士現在是熱淚盈眶,心中不斷喊著雲國公的名諱。
雖然他被判為通敵叛國,但曾經立下過的功勞,為劍朝安穩所作出的貢獻,是永遠都不可磨滅的。
場上眾多不完全知情的修士,心中隱隱懷疑起來。
能訴說出這種詞句之人,為劍朝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雲國公,怎可能會是一個通敵叛國之人。
這一切的背後,是不是另有隱情。
而劍純,又為什麼當眾要吟誦這樣一首詞句。
洛塵看著周圍不少潸然淚下的劍修,聲音哽咽道:
“如此高尚的情懷與節操,我劍純到底是何德何能,能以區區一個凡夫之身,受鎮國公之名,去繼承雲國公的遺志與衣缽。”
原來如此。
眾人熱淚盈眶的看著撫膺長嘆的洛塵。
原來他在這種場合念出這首詞句,是這個意思。
所有人都不禁把詞句中描寫的劍修當成了此時的劍純。
他根本就不是不想受封國公之名,更不是不想報效家國。
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想保家衛國,那種心情比任何人都要猛烈。
他只是覺得自己還不配承受如此重任,還無法擔當如此名號。
鎮國公之名,鎮國公之責,豈是那麼容易就能承受下來。
試問哪一個愛國的劍修,試問他們自己,就能這樣什麼都不做,堂而皇之的受下如此沉甸甸的封賞嗎?
相信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所以劍純,才會如此動容的拒絕封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