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消耗問題,一場大規模戰役的消耗,是可以抵消數十場區域性戰役的消耗。因為區域性戰爭,地方上就可以支援,而不需要從各地調集糧草,畢竟如今的戰爭,主要消耗是來自於運輸啊!
秦國打齊國,光走過去,就得消耗不少糧食,而我們不管是打齊國,打韓國,打魏國,打秦國,只要規模較小,根本就不需要調集糧食,因為我國地方上都擁有相對比較獨立財政。
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楚國的潛力,是要勝於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我們挖掘出我們的潛力來,在戰爭中,我們與其他諸侯國的國力,將會越拉越大,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楚威王聽得是連連點頭。
這麼一番分析,小規模戰鬥確實比較適合楚國。
制度上來說,單獨一個貴族,統領家兵作戰,戰鬥力是不容小覷的,但如果很多貴族聯合在一起作戰,戰鬥力其實是遞減的,貴族越多,戰鬥力越渣。
秦國就恰好相反,規模越大,秦國的優勢就越明顯。
地域上來說,楚國太大了一點,如果打國戰,打東,西邊就可能被趁虛而入,反之亦然,但如果小規模區域性戰役,楚國反而佔優勢。
地勢上來說,楚國越往南,道路越不好走,調集大量的軍隊,糧草,消耗是非常大的,不像北方,一馬平川,秦國也有著關中平原。
昭陽直搖頭道:“戰爭可不是某一方說了算,如果對方傾國之力來打你,你也必將傾國之力應戰啊!”
姬定笑道:“大將軍言之有理,這就需要依靠外交去斡旋,而當天下局勢也是有利於我們的,因為目前七大國之間誰也無法吞併誰,在這情況下,誰也不敢傾國之力去攻打另外一國,因為很有可能會被他國趁虛而入。”
高固質疑道:“但是支援小國與大國對抗,可能會導致其他大國聯合起來對付我們。”
姬定道:“這也需要外交斡旋,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個大國想要兼併小國,反對的肯定不止是我們一個大國,只要利用好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很好的掩飾我們的戰略意圖,讓人家認為,我們的決定,只不過是理所當然的。
今日我們可以利用巴蜀削弱秦國,明日我們也利用宋國削弱齊國,利用中山國削弱趙國、燕國,利用鄭國削弱魏國。”
楚威王問道:“即便秦國不來巴蜀,卿也打算這麼建議寡人?”
“是的。”
姬定點點頭道:“臣之前就說過,目前最有機會稱霸中原的,唯秦、齊、楚三國,而臣之所以選擇楚國,那就是因為楚國蘊含著極大的潛力,而臣的才能能夠幫助楚國挖掘出這些潛力來。”
楚威王瞧了眼高固、昭陽,見他們臉上都有些猶豫不決,呵呵一笑道:“這戰略到底行與不行,打一回就知道了,正好秦國要來巴蜀,那就在巴蜀試一試吧。”
高固、昭陽同時瞧向楚威王,又異口同聲道:“大王英明。”
楚威王又道:“卿長途跋涉,舟車勞頓,定是非常疲乏,寡人已經為卿準備一間新宅院,寡人現在命人帶卿前去看看,明日寡人將在宮中設宴,為卿慶功。”
“多謝大王賞賜。”姬定拜謝之後,便出得大殿。
在殿外等候他的,正是那老熟人都斜,姬定很有禮貌頷首示意,但後背已然溼透啊。
他知道方才可是在鬼門關打了個轉身,目前還在鬼門關逗留著。
雖然楚威王最終採納了姬定的建議,但這並不代表楚威王就對姬定深信不疑。
信任其實最難建立的。
從一開始的衛侯,到之後的魏惠王,再到如今的楚威王,其實沒有誰對姬定深信不疑,都是有所保留的。
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千萬別以為自己掏心掏肺,人家就會對你深信不疑,畢竟這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你在想什麼,你掏心掏肺,那只是你傻,可不是人家壞,有道是,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而楚威王在用人方面,可是比不上嬴駟的,而嬴駟對張儀肯定是有所保留的,秦孝公一死,商鞅立刻就被車裂,嬴駟一死,張儀立刻就被掃地出門,這真的是後人的鍋嗎?
不!
這就是帝王之術啊!
如今有人質疑姬定是魏國派來的奸細,楚威王心裡當然對姬定是有所懷疑的,畢竟魏國確實佔得大便宜,而楚國卻成功將秦國的仇恨給吸引到自己身上來,方才只要姬定稍微結巴一下,如今都有可能身首異處。
外國人才不願意來楚國,可不是因為信任問題,而是因為一旦不信任就會被殺,這太可怕了。
但姬定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楚威王知道姬定原本就是魏臣,如今也是佩戴兩國相印,他為魏國著想,這也是理所當然,不能光憑這一點,就指證姬定是奸細,關鍵就在於姬定的策略會不會給楚國帶來更大的戰略利益。
這就得用事實說話。
如今就按照姬定的方案去做,將秦國拖入巴蜀,看看這結果是不是有利於楚國,如果真的有利於楚國,那足以證明姬定並非是魏國派來的奸細。
同時,還可以看看這個戰略是不是可行的。
而高固、昭陽也對此抱有疑慮,他們不是認為這個戰略不行,而是認為這個操作難度非常大,即便這區域性戰役,更有利於楚國,但這可不是你說了算,想要將戰爭化整為零,這個真的很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