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砰砰砰】的鐵炮激發火藥的爆炸聲響,一枚枚鉛彈從鐵炮中被射擊了出來,射向山谷中的明軍。
明軍一時不查,因為要齊射對面陣型排的又比較緊密,一時之間竟然被射的人仰馬翻,倒下了好幾十位士卒。
“有埋伏!”“在山上!”
查大受、祖承訓等將領和下面的明軍幾乎同時反應過來,但是此時山上的日軍已經舉著長槍向山下衝殺而來。
而對面煙霧中的原田統增所部,似乎聽到了號令一般,反向想著明軍衝殺而來。
一時之間明軍兩面受敵,明明自己才是追擊的一方反而被日軍埋伏下陷入苦戰。
立花宗茂家臣十時連貞一馬當先,直接用長槍挑飛了一名明軍騎兵,但是那名騎兵墜馬之後並沒有受太重的傷,很快就拿起武器與其步戰起來。
明軍起初有一些混亂,被日軍收割了一波人頭,不過很快穩定下來的明軍便與日軍廝殺在一起。
很快日軍就驚訝的發現,明軍身上所穿的棉甲長槍捅刺之後雖然能破一個洞,但卻傷不到背後的分毫。
有些長槍甚至在拔出的時候槍頭落在了對面身上直接成了棍棒。
這其實就是鋌接搶的問題,一旦槍頭深陷之後,很容易出現槍頭與槍桿分離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鋌接搶並不適合捅刺的原因。
除了槍頭刺不進去以外,明軍的戰鬥的素質也比普通的日本足輕要高很多。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畢竟這3000明軍都是北軍精銳。
如果一定要對比的話便是人人都是武士階級,即便沒有軍屯土地,也是受招募的浪人階級,又豈是這些九州臨時徵募來的足輕可以比的?
】
明軍的戰鬥力很強,即便是武士對上明軍都不一定能討到好處,而往往需要好幾個足輕一起戰鬥才能趁其不備收割下一名明軍的首級。
當然明軍也不是完全沒有弱點的,即便有棉甲在身,胳膊窩、脖子都是明軍的弱點,日軍若是相互配合,還是可以趁機殺死幾個的。
再說了,明軍也不是人人都裝備棉甲,這東西還是遼東軍裝備的最多,但也沒有全部列裝。像宣大騎兵更喜歡穿皮甲內襯的魚鱗甲或者札甲,這東西長槍就有縫隙可以捅刺了。
在加上日軍有鐵炮助陣,就算不能破了明軍的正面胸甲,總有幾個倒黴蛋會被打中頭部而亡的。
雙方在紺嶽山腳下廝殺了1個小時,雙方其實都陷入了苦戰。日軍雖然近身作戰陷入下風,但是畢竟有鐵炮在遠處點名狙殺,同時也能對明軍造成壓制。
在這個時候,誰都不敢撤退。
對於立花宗茂來說,日軍組織度就這樣,如今憑一股勇氣死戰,若是撤了便會陷入無法挽回的潰敗之中,到時候便是九死一生了。
對於明軍將領來說,如今雖然陷入苦戰,但是他們擁有防護裝備上的優勢,人數上也沒有特別碾壓,打起來倒也得心應手。
甚至有人相信,只要堅持下來,勝利必然會屬於他們。
但是勝利的天平就是這樣的神奇,也不知是誰喊了一句,眾人透過人群間的縫隙向後方看去,卻是一隊日軍從抱川對岸逍遙山防線的山道衝了過了。
“援軍!是援軍!”
“倭寇的援軍到了!”
來的正是受命從漣川撤兵,途徑抱川的福島正則所部,一時之間攻守徹底異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