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兩人派人告知後面慢慢吞吞行軍的張世爵,留下100明“倒黴蛋”駐守積城之後,便率領2900餘人向西追去。
立花宗茂是後戰國時代稍有的名將,他名就名在作戰穩健卻時常有奇招。
此次從積城撤退,他確實早早的就派人駐守在兩邊山上的烽火臺上,若是發現有明軍追擊的話,便點燃烽火告知自己。
其實冬日裡的烽火是很容易發現的,可是早已被“兩腳軍功”衝昏了頭腦的查大受和祖承訓,都認為這是山上獵戶的炊煙沒有放在心上。
畢竟這裡雖是朝鮮腹地,但是卻是犄角旮旯,他們怎麼都想不到日軍會在這裡修築烽火臺。
明軍來襲的訊息很快被立花宗茂得知,此刻的日軍大部隊還沒有來到抱川山谷,情況非常危急。
他火速命令自己的弟弟原田統增帶人沿著抱川山谷穀道繼續向南,自己則帶人上山而行,打算在山上給明軍下一個埋伏。
待到正午時分,立花宗茂看到了從北方轉道向南的明軍騎兵部隊,見到對面軍容鼎盛,士氣如虹的模樣,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然而他此刻什麼都不能左,只能派人走近道下山告知弟弟,讓弟弟轉身準備列陣迎敵。
但是兩條腿怎麼跑的過四條腿的呢,最後也只是快樂半步告知原田統增罷了。
原田統增聽到明軍騎兵來襲,隨即命令軍勢轉身,以長槍列鶴翼陣迎敵。
他們此刻的位置在山谷的中部,東側邊是紺嶽山,西邊緊挨著逍遙三,抱川從兩山之間穿過。
在這種險要的谷地之中,中間可供同行的道路也就100米寬罷了。
不過抱川是淺灘,溪水剛剛沒過膝蓋,騎兵要是真的打算衝鋒,是可以從溪水繞過來夾擊原田統增所部的。
其實在聽聞平壤一日、開城半日淪陷的訊息之後,日軍上下對明軍已經有了一些恐懼。
這種恐懼實際上是由下而上的,畢竟就算上層大名再怎麼封鎖訊息,總會從北邊不斷的接到潰兵,與他們第一個交流的一定是底層兵士。
因此當看到眼前來襲的是明軍精銳騎兵之後,所有的日本士卒全部都緊張的嚥了咽口水。
查大受帶人來到原田統增面前勒馬而立,觀察了一番之後便看到佇列中頭戴華麗陣破風的原田統增,認為這必然是日軍中的大人物。
隨即他下令全軍向日軍攻去。
日軍所部一共5400人,但是其中超過2000人都是馬卒、挾箱持、鐵炮足輕小者(鐵炮裝填手,預備炮手)、手明夫(預備足輕)這些半軍事化、半民夫化的人,手裡的武器也就只有一杆長槍罷了。
真正迎擊查大受3000騎兵衝擊的戰鬥人員只有1100餘人,這1100餘人擺在150米寬的穀道和抱川上,其實縱深是很淺的。
但是明軍也沒有傻乎乎的一窩蜂衝上去,這種不可能騎兵衝擊事情也只有影視作品,和部分無腦中才會出現。
查大受所領騎兵居是常年與蒙古作戰的宣大精銳,很多都是內附的蒙古人,自然使得一手好弓術,一般都是用弓箭騎射打亂對面的陣型之後,在一鼓作氣衝鋒鑿穿對面的陣型。
但是如今戰場寬度也不是很寬,騎兵騎射施展不開,便直接站在原地與對面的日軍互射起來。
但是騎兵的短弓射程不夠遠,最多不過150米罷了,就算對面日軍的丸木弓傷害不到他們,但是九州鐵炮的射程卻是妥妥的夠了。
所以在雙方對射的這段時間,不止的日軍這邊有些損傷,明軍騎兵這裡也不斷有人受傷墜馬。
但是黑火藥的缺點就是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如今又處於山谷之中,煙霧更加不易消散,幾輪射擊之下居然將雙方中間的視線完全遮蔽起來。
查大受看到這個機會,祖承訓眼疾手快打算下令騎兵衝鋒,但是命令剛剛下達就聽到右側山勢森林之上也傳來了鐵炮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