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八十九章 壬辰倭亂(22)第二次平壤之戰(下)(5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九章 壬辰倭亂(22)第二次平壤之戰(下)(5K) (1 / 3)

20日黎明,明軍尚在開火做飯,李如松便已經召見三協大將,將攻城任務交代下去之後,明軍便開始準備攻城。

薊鎮遊擊吳惟忠,副總兵查大受負責對付牡丹峰上的日軍,前協大將楊元,右協大將張世爵負責攻打七星門,左協大將李如柏參加李芳春負責攻打普通門,副總兵祖承訓、遊擊駱尚志與朝鮮平安道兵使李鎰負責攻打含毬門。

此外還有朝鮮大將曹好益駐守在大同江南側,切斷日軍南逃之退路。

部署完畢之後,李如松于軍中宣告:先登者賞300兩,授都指揮僉事。同時宣告此戰不要首級,只要平壤的命令。

這樣的賞賜在後人眼中或許不高,完全是受影視文學作品影響。要知道都指揮僉事是都指揮使副官,秩正三品,與都指揮同知分管屯田、訓練、司務等事。

而300兩銀子也已經相當於一個都指揮僉事1年的俸祿了,是普通小兵一輩子的俸祿。

正所謂厚賞之下必有勇夫,隨著李如松命令傳諭各軍,明軍士氣大振。

最先開火的邊是部署在後方的神威大將軍炮和紅夷大炮,他們的射程超過了1公里,可以直接從明軍營壘內射到平壤城頭。

事實上這種重型火炮在當時都是固定炮位,沒有液壓退制器甚至炮輪,每發射一發都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

但威力是真的大,一發紅夷大炮的炮彈打在平壤城女牆之上,直接將女牆擊碎炮彈餘力甚至將後面彎弓蓄力的日本上半身直接擊碎。

被打碎的女牆碎石四濺,讓周圍的日軍和僕從軍或多或少的受了一些傷害。

作為重炮的神威大將軍炮和紅夷大炮的數量還是太少,只能作為威嚇火力存在,短時間內並不能擊垮10米寬的平壤城牆,想要拿下平壤城最終還是要靠人力來完成。

隨著擂擂戰鼓聲在西南北三面敲牆,混雜著人們的激喊聲,明軍排著整齊的佇列開始向平壤發動進攻。

排在最前面的是身著厚重棉甲的明軍精銳,身上的甲胃從肩膀一直垂到足邊;

甲士們的雙臂套的是鐵質的環臂甲,腿部還有體制的護膝和硬皮做成的脛甲;

頭戴著鋼製的頭盔,頭盔的棉甲下襬也鑲這鐵片,將人的整個脖子保護柱,遠遠的往去好似一片機器人一樣。

這是李如松特意的安排,就是為了遞減日軍鐵炮的殺傷。

作為等先的第一批軍士,人手拿著一面鐵質的圓盾,大部分人手中拿著明制式的腰刀,也有人握著手斧、單手錘等武器。

也有的前軍排成縱隊扛著長梯,舉著盾牌跟著大部隊向前。

後面是身穿紅色戰襖,僅有上半身用鉚釘鑲嵌著鐵鐵片的明軍遠端步兵,他們推著虎蹲炮、滅虜炮等火炮到射擊距離之後便開始對著平壤城操炮。

由於佛郎機和無敵大將軍炮射程太近,處於平壤城日軍鐵炮射擊距離之內,因此依舊在後面待命。

在跑兵身後的是手持三眼銃和弓箭的明軍遠端步兵,而在主戰場的普通門這一側,還有神機營2000兵持抬槍鳥銃助陣。

2.5米長的抬槍類似西班牙大火繩槍,需要假設在專門的支架上射擊,還要配合著才能清理槍膛,因此一個抬槍組是2~3個人。

儘管使用抬槍有些耗時耗力,不過射擊距離和射擊威力是真的大,可以遠遠的邊起到壓制西側城牆守軍的作用。

而手持與日本鐵炮相似鳥銃的明軍,則躲在鐵盾之後,與城頭的日軍使用火器開始了互相射擊。

有了準星的鳥銃,再也不是三眼銃那樣命中全靠信仰和密度的武器了。

儘管明朝的神機營也許久沒有操練了,不過萬曆皇帝提前半年讓石星整備神機營效果還是有的,憑藉鳥銃可以與城頭的日軍打的有來有回。

儘管沒有佛郎機炮和無敵大將軍炮助陣,可是射程200~300米的虎蹲炮射出的散彈就已經讓城上的日軍吃盡了苦頭。

他們本以為此戰最終會演變為熱火力的遠端互射,最後誰也拿不下誰平澹收場。

誰知道明軍給日軍狠狠的上了一課,讓他們知道了什麼叫萬炮齊鳴,什麼口徑即正義,什麼是科技是決勝的關鍵。

一門虎蹲炮射出的散彈相當於30~50門鐵炮齊射的效果,這些彈丸打在城頭上,壓制著日軍根本抬不起頭來。

但是你以為躲在女牆上就萬事大吉了嗎?

明軍的紅夷大炮和神威大將軍炮時不時將平壤城上的女牆雜碎,連帶著躲在女牆後面的日軍也被帶走了性命。

雖然戰鬥才剛剛開始,但是整個平城周圍好似驚雷縈繞一般,大炮震動山嶽,硝煙瀰漫數十里,遮蔽了雙方的視線。

在李如松的指揮下,明軍的炮火準備足足持續了2個小時,城下前軍的那些精銳愣是舉著盾牌,扛著梯子等待號令等了2個小時,足見明軍軍紀嚴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