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等大名看到了秀家這裡僕從軍的戰鬥力,自己造甲胃又太慢,不得不反過來花幾倍的價錢,從秀家這裡買回這些淘汰的甲胃以裝備自己的朝臣僕從軍。
沒有錢怎麼辦?那就用人口和棉甲來和秀家換,畢竟這些東西征朝大名自己都用不到,特別是棉甲,不符合日軍大名的審美。
棉甲內部鐵片甲胃完整的1:3兌換,沒有鐵片的棉甲3:2兌換卷腹和胴丸。
高昂的價格讓有些大名忍不住私底下罵秀家黑,明明前不久才花買垃圾的價格買走這些卷腹,轉頭就用幾倍的從自己身上賺回來。
不知道是從哪裡得來的情報,秀吉給前線的各軍團指揮官都寫了一封信,要求各軍團嚴守本道,不準再對外肆意進攻。
很明顯秀吉有自己的情報來源,知道了明軍已經開始準備入朝訊息。
不過,從信件的語氣和內容可以看出,經過前面小西行長與祖承訓的戰鬥讓他暫熄了入明的幻想。
除此之外他終於正式向小西行長行文,讓他主動與大明談判。
儘管在所有人看來,豐臣秀吉對明作戰的勝利已經不可能,但是他依舊對議和的條件提出了非常嚴苛的三個條件。
一、朝鮮每年要回應日本的要求,派遣使者道日本,聽候秀吉的處置。
二、日本可以向朝鮮歸還咸鏡、黃海兩道,但是剩下的5道必須割讓給日本。
三、大明和朝鮮交出人質,以作為和平的保證。
這三個條件苛刻到小西行長都看不到和談的希望。
眼下在內黃海、京畿、全羅三島的義兵讓各軍團長疲於奔命,在外有明軍即將入朝,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條件,怎麼都看不出秀吉的誠意。
關鍵是眼下朝鮮八道之中,最順從日本的反而是第四軍團和第二軍團治理下的咸鏡道和江原道,若是按照這樣的條件,要將順從自己的江原道交還給朝鮮,反而要獲取不順從的京畿道和全羅道,怎麼看都有些難以理解。
經過3個多月的掃蕩,就算的此前叫嚷著要血戰朝鮮的豐臣秀勝都累的不再呱噪了,黃海道內的義兵反而越掃越多,讓其疲於奔命,最後無奈的放棄了所有的支城,嚴守黃州、瑞興、開城一線主要城池。
京畿道由於駐守著兩隻日軍兵團近4萬人,再加上為了修築堡壘距離了京畿道大部分的壯丁,義兵的補員能力大幅減弱,因此日軍對京畿道的掌控較為徹底。
不過時不時會有義兵攻破一處兵營,解放在這裡被逼勞作築城的民夫,既對日軍進行了打擊,又解救了自己的同胞,補充了兵員。
忠清道的問題與黃海道一樣嚴重,福島正則不信任朝鮮人,沒有僕從軍的幫助他根本控制不住忠清道,無奈只能保證與全羅道、慶尚道與京畿道之間的聯絡,西部沿海諸城全部放棄。
全羅道作為朝鮮掌控最深的幾個州道之一,經過6個月的戰鬥,小早川隆景終於掃滅了大部分義兵。
他參考秀家在咸鏡道的操作張榜安民,若是給他1~2年的緩衝期,或許這裡的朝鮮民眾會發現日本大名的統治要比朝鮮朝鮮好上很多,漸漸地也就忘了國仇家恨。
不過眼下明軍入朝在即,他不得不留下島津義弘所部繼續駐守全羅道,自己帶著第七兵團北上京畿道,幫助豐臣秀次防備明軍。
而等到兵力雄厚的第七兵團撤走,新編第五兵團除了島津義弘,都是一些小大名組成的,島津義弘又沒有足夠的威望統合他們,紛紛陷入各自為戰之中。
好在眼下全羅道的義兵大部分剛剛被鎮壓,少部分倖存下來的在重新發展蓄力,在加上這裡有小早川隆景組織的8000僕從軍協助島津義弘鎮守,眼下還沒有生出變亂來。
但是等到明軍打到京畿道的訊息傳到全羅道,失去絕對統治力統帥的第五兵團,不得不再次面對如潮水一般的義兵,最後不得不放棄了東南大部分城池,保證全州一線的控制。
其實聰明如小早川隆景,他早就已經意識到了,眼下日軍分的太散,被各道義兵拖住,反而容易被各個擊破。
他再次向豐臣秀次建議收攏兵力再次劃分防線,但是被豐臣秀次和花房正幸、加藤清正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