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吉給各軍團的任務都是很明確的,不能存在哪個軍團專門負責朝鮮一道的任務。
比如說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受到的命令很明確,那就是從釜山登入之後,快速擊破慶尚道大邱監營,北上經聞慶進入忠清北道首府忠州,隨後繼續北上快速穿插拿下王京。
像第四兵團黑田長政,負責跟在他們後邊登陸釜山,雖然一樣是快速北上,但是他們需要對東側的蔚山朝鮮左兵營進行擊破,並拿下慶州、永川、安東之後再跟隨加藤清正的腳步進入忠清道。
黑田長政及第四兵團的任務是對黃海道進行掃蕩,在此之前只需要保護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的側翼即可。
在秀吉的計劃中,朝鮮之戰的要訣就是快速,有點像後世小鬍子大叔的閃電戰想法。
前5個軍團都不會對尚慶道和全羅道進行攻略,這兩個最靠近日本的朝鮮行政區實際上是交給了第七軍團小早川隆景和第八軍團毛利輝元負責。
和歷史上一樣,小早川隆景負責入侵全羅道,毛利輝元負責對慶尚道進行掃蕩。
歷史上由於颱風阻斷航路的原因,毛利輝元晚了半個月登入朝鮮,最後慶尚道北部的奉化、寧海等城,還是由從咸鏡道南返的毛利吉成、尹東佑兵等人負責掃蕩的。
而這一世秀家分配到的任務很簡單,跟隨黑田長政之後,經京畿道對江原道、咸鏡道進行壓制。
但是這不代表秀家一定要完全跟在黑田長政之後行動,慶尚道雖然富庶,不過距離日本太近,不方便秀家有小動作。
秀家打算跟隨加藤清正的腳步,快速穿插入忠清道,但是之後不會隨小西行長等人繼續北上王京,因為沒有意義,就算自己去了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此刻的秀家心中其實已經有了議定,他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這盤棋早就超然於忠清道外。
就在所有人以為秀家會先佈置先鋒任務的時候,秀家第一個點名的居然是第八陣的長船定行和第九陣的尹達政衡。
“吉兵衛尉、志摩守”秀家喚出長船定行和尹達政衡的名字說道“你們帶著你麾下第八陣。第九陣,持我手令至平戶登船,我已經在那裡為你協調出船隻。
你帶著你麾下的第八陣千餘人,從平戶出海之後對全羅道南部的濟州道進行攻侵,要求最起碼在濟州道南部、東部和北部建立三個港口和據點,佔據險要之地拒守。”
秀家手指的三個地方自然是後世濟州島為數不多的港口:北濟州、東五條裡和南遠足了,雖然此刻都只是停靠小漁村的港口,不過用來停泊戰國時候的船隻,和用來作為物資中轉站卻是綽綽有餘了。
縱觀整個萬曆朝鮮戰爭初期,不論是中日朝哪一方都沒有對濟州島重視起來。
對於朝鮮來說濟州島是一座生存環境惡劣的流放犯人的島嶼,那些流犯死活有什麼好管的,就連被派往濟州島的官員在朝鮮內部都是視作貶謫流放的存在。
濟州島從來都不是朝鮮發展的核心,自然不會在乎這座島是不是被日軍佔領。
對於日本來說,初期的勢如破竹,讓他們不在乎著一座位於朝向東南的島嶼,對於日本戰略來說沒有任何的幫助。
直到後來日本在平壤的戰敗,後方後勤線路被義兵阻斷,以及制海權的失去,才讓秀吉重視起這座偏居一隅的島嶼,他試圖從濟州島迂迴入侵全羅道。
而在明朝方面,1593年10月後,當局勢進入平靜期時,明朝意識到濟州島除了可以阻斷倭賊的補給路線,更是一個足以進逼日本的重要地緣戰略據點,也是在這個時點朝鮮朝廷首次討論了濟州島的地緣價值。
也就是說,在1593年到1596年的和談期間,濟州島作為日本謀取山東和遼東半島的跳板,以及明朝遏制日本野心的據點,同時受到雙方的矚目。
此外,從朝鮮朝廷越加頻繁的向李舜臣下令“支援濟州島“,可以看出朝鮮朝廷本身也越加關注該島的地緣政治價值。
在日本第二次入侵的慶長之役期間,三個國家都沒有改變對濟州島的關注,豐臣秀吉在 1597年 6月至 7月下令攻擊濟州島,將佔領濟州島視為全面戰略計劃的一部分。
然而,日本水軍在鳴梁海戰中大敗,陷入無法佔領濟州的局面。
另一方面,明朝卻擔憂濟州島一旦為日本佔領,則敵船可以自由於海上來往通行,迅速做出出兵朝鮮的決定,這是基於對濟州島的地緣價值而做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