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伊達政宗轉封去羽後之後,他將蒲生氏鄉從會津轉封到了陸前。
蒲生氏鄉將會領有名取郡、宮城郡、黒川郡、加美郡、玉造郡、志田郡、遠田郡、慄原郡、登米郡,及陸陸中最南部的磐井郡知行合計42萬石,大大的給予了加封。
中村一氏作為此戰豐臣旗本的陣代大將,立下的功勞也不小,被賜予置賜郡全領14萬石。
小笠原秀貞作為巖代的大名,獲得了佐竹家和巖城家轉封后石川郡(棚倉領及白倉郡2.7萬石的加封。
至於我們的淺野長政,在妹妹寧寧的運作下,成功獲得了茨城國全領32萬石的知行(2萬石是巖代的白川給了小笠原秀貞)。
至此整個奧羽再仕置的安排結束,好像除了出力不多的大浦為信、結城晴朝、宇都宮國綱等人大部分都獲得了加封,無非是肉多肉少的問題。
可是作為總大將的秀家,以及奧羽大名的最上義光卻似乎被人所遺忘了。秀家此前答應幫用最上家新莊領幫他運作長井郡的事,也因為置賜全郡給了中村一氏而告終。
要說所有人裡面誰賺的最多,那無疑是蒲生氏鄉了,短短3年的功夫,從九州12萬石大名到會津27萬石,再到向的42萬石,知行翻了3倍還多。
可以想象秀吉今後必然會對蒲生氏鄉大加重用。
當然沒有獲得加封的秀家也不是什麼都沒撈到,秀吉給予了秀家金2000兩,白銀2萬兩,銅錢5萬貫的賞賜。
最上義光獲得金300兩,白銀2000兩,銅錢1萬貫,結城、宇都宮等大名各自獲得白銀1000兩,銅錢8000貫的軍費補償。
秀吉不給最上義光加封,很有可能是因為其檢地的資料異常所故,畢竟在小田原之戰前,最上義光通報的知行是15.7萬石,不過此刻對山形領進行檢地總知行居然不下30萬石。
對於秀吉來說外樣大名30萬石已經是一個極限了,因此才忽視了他的功績沒有對其進行加封。
而作為出兵幫忙鎮守關東的德川家,秀吉也給予了銅錢1萬貫的補償。
對於秀家來說,眼下折銀8萬貫的賞賜明顯要比知行的加封來的實惠,關東大開發最重要的就是錢,秀家可不願意再次經歷國家破產之日。
除了知行的加封之外,以上諸大名的官職也有所加封,像蒲生氏鄉就直接從侍從跳過好幾級緊封參議+兵部卿之職。
上杉景勝受封左近衛中將,參議之職位不變。小笠原秀貞受封勘解由長官,與左近衛中將平級。最上義光受侍從+左近衛權少將一職。
伊達政宗儘管知行有所減少,但是依舊獲得了侍從+出羽守的封賞作為安撫。
佐竹義宣常陸守的官職被剝奪,賜予了磐城守之職,這是秀吉對奧羽分國之後湊請朝廷出現的新官職,為上國守從五位下的品級,除此之外再抬高一級授予從五位上侍從之職。
秀吉對奧羽大名的封賞至此結束,奧羽及關東諸大名大部分都對秀家的安排也很滿意,像佐竹、伊達兩家被減封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秀吉利用這次一揆的機會,將更多的自己譜代家臣安插到了關東和奧羽這塊地方,像淺野長政和中村一氏就是兩顆新的楔子。
在秀吉看來,從陸中最南端的磐井郡到巖代白河領,整個陸奧大道上都是如蒲生、巖城、中村、小笠原、中川等自己譜代家臣出身,掌握了這條“龍道”,奧羽那些小大名再也翻不起浪來。
而且其在北部有42萬石的蒲生氏鄉,南部有各自27~30萬石的中川清秀和小笠原秀貞,整個奧羽諸大名幾乎沒有知行高過他們三個的,更別說佐竹南側茨城有自己的大舅子淺野長政了。
秀吉之所以同意將淺野長政挪到茨城,一來是因為他畢竟是自己一門的身份,與秀家也相對親近。
其次從上次的議證來看,秀家與淺野長政並不是一條心的,他也能放心的將淺野長政放過去,既不會激起秀家的反感也不會擔心兩家串聯。
除了奧羽諸大名仕置之外,此戰中被議為一番功的豐臣秀次被授予近江國藏入地30萬石,使得其總知行上漲至80萬石,成為僅次於秀家、秀長、德川的第四大大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