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森家聯姻,不論是對於關東豐臣氏還是贊岐宇喜多氏都是最好的選擇。
此事敲定之後,秀家面帶笑容的將宇喜多忠家安頓在巖付城本丸內。
忠家不會走的這麼快,他還會在關東帶上一段時間。畢竟他對外的說法是不放心秀家遠封,才從吉備到的關東,做戲也要做的全套一些。
忠家走後,秀家又一次陷入了凝重的沉思。如果明石全登不能成為蝦夷的下一任總督,而長船綱直又必須要儘快回來,那麼蝦夷總督府接下來的安排應該怎麼辦?
蝦夷總督這個位置太過重要,可謂是秀家政策的執行者,必然是家老轉任的,就算不是家老也一定是家老的候選者,而且得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武士。
關鍵是蝦夷開發的事兒是宇喜多家的最高機密,不論是總督、布政使、提刑使都必須是本家絕對的親信,不求他辦事得力,管得住嘴巴才是至關重要的事兒。
其實在秀家的預想中,蝦夷總督的位置是和筆頭家老平級的,要麼是筆頭家老退下去,要麼是筆頭家老提上來。
思考了許久的秀家還是決定將藤堂高虎叫了過來,他是秀家的姐夫,又擔任了幾年的家老職務,去蝦夷歷練5年,5年之後返回正好可以擔任家老筆頭。
但是藤堂高虎對蝦夷只是初步的瞭解,並不清楚具體的情況,這就是說蝦夷那邊得給他留兩個重臣去幫他佐事。
這裡面最好的選擇自然是長船綱直了,從宇喜多忠家的對話後,秀家有意將其提拔為佈陣使,而明石全登秀家想將他從蝦夷召回來,替代負責琉球殖民的龜井茲矩。
龜井茲矩返回之後秀家想將其轉去蝦夷接任長船綱直的提刑按察使職位,過兩年之後長船綱直再召回巖付,接任長船貞親的家老位置。
等到龜井茲矩卸任蝦夷總督的時候,長船綱直可以再去接任總督的職位,再等5年之後再讓其返回巖付接任藤堂高虎的筆頭家老。
只是這樣一來秀家就需要和長船貞親再談一談,對於將長船綱直從蝦夷接回的安排要緩一緩了。
長船貞親那邊好說,秀家親自下去找他,給了他這麼大面子把他兒子誇得天花亂墜的,更是把今後10年他兒子的職業規劃都說出來了。
而他所需要付出的只是在蝦夷再呆上2年,幫助藤堂高虎理清蝦夷的事物,這麼簡單的活計他又怎麼可能拒絕的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歷史上在天正19年(1591年)閏1月6日,長船貞親備前在虎倉城,被對國政不滿的妹夫石原新太郎暗殺。
這個石原新太郎因為檢地的問題,自己的隱田被發現,被要求代繳更多的地子錢和軍役賬。
這點其實無可厚非,畢竟當時整個天下都因為秀吉的命令要求檢地,作為“國政を取り仕切”的長船貞親自然要幫秀家處理好這些事兒。
這個時候石原新太郎想要讓自己的兄長,國相的長船貞親對自己網開一面,畢竟,來年要征伐朝鮮的訊息在日本早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依照之後的軍役賬,西國地區需要以每萬石500人標準應徵,真的按照這樣的標準,石原家真的要孤注一擲了。
可惜長船貞親為了推行檢地,必然要保證所有武士家的公平公正,這個時候給自己的妹夫網開一面,等於是給別人攻奸的理由,因此斷然拒絕了石原新太郎的請求。
石原新太郎是戰國老武士了,思想比較陳舊,一直覺得互為親屬的武士家族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更別說自己只是一個小豪族,改改知行狀的事兒對於他姐夫這樣的“國政を取り仕切”隨手一改的事兒嘛?
長船貞親父親將女兒嫁給石原新太郎的時候,他與長船家都只是浦上家下屬的小豪族,知行不過百石。
後來長船貞親成為宇喜多直家的家創業初期開始的家臣,這麼多年的奮戰隨著宇喜多家的壯大知行越來越多,而他石原新太郎還是在百石豪族左右晃盪。
巨大的身份和知行差距,本就讓這位妹夫自覺形穢,而長船貞親的拒絕,在他看來恰恰應證了這位兄長是在看不起自己,因此才會走偏激的暗殺了人家。
這一世的情況有些特殊,秀家自從重用長船貞親開始改革開始,他就預料到保守勢力可能的暗殺。
因此他早早的讓石原新太郎從自己的直臣轉侍長船家,成為長船家的家臣,隨著長船貞親成為4萬石缽形城主,他也受封1220石,成為家老之一。
雖然肯定是比不上長船貞親的,但是也算是受了長船家的恩德,跟著水漲船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