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絨棉:也叫海島棉,原產南美洲。纖維長、強度高是其特點,適合於紡高支紗。目前中國只有新疆生產。
細絨棉:也叫陸地棉,原產中美洲,所以又稱美棉。適應性廣、產量高、纖維較長、品質較好是其特點,可紡中支紗。中國的細絨棉佔棉花產量的98%。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生活所使用的棉花確實都是從美洲進口的,但是在這些高價值棉花被大面積進口之前,被成為樹棉的亞洲棉,在元明清三朝,已經作為保暖的衣物使用了數百年了。
現在秀家開放了甜菜和棉花的種植,允許興奮神道教的民眾種植甜菜和棉花這兩個種高經濟價值的植物,在每年收成之後由官方統一回收製作成黃糖或者棉衣。
不論是甜菜還是棉花,他們的經濟價值遠遠大於在蝦夷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換句話說你只要信了供奉秀家東照其權現的神道教,你一年的收入會比其他信仰的民眾多很多。
拋開甜菜不說,棉衣和棉被如今已經是蝦夷底層民眾在冬季最重要保暖的工具了,若是沒有這兩樣東西,光靠每年打獵和畜牧獲取的動物毛皮,根本不夠這麼多人用的,更別說出口了。
隨即秀家又向忠家丟擲了一個新的問題:“蝦夷棉花的產出有多少了,什麼時候可以反向貿易日本?”
秀家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今年關東的冬天實在太冷的,前不久長船貞親就來報說關東有民眾被凍死的訊息,秀家想要大範圍推廣棉衣,這樣可以儘可能的減少因寒冷而死亡的民眾。
“這要看殿下是否完全開放棉花的種植,眼下為了發展神道教,棉花和甜菜還只是作為神道教徒專屬的作物,一年的產出蝦夷本地都不夠用。
殿下若是想要儘快的反哺本領,可以讓那邊大範圍的播種,擴大種植的面積,到時候預計3年擴產便能實現反向輸出本領。”
棉花在日本越前、若狹等多國都有種植,但是並沒有實現擴種,就是因為這個時候的日本人還沒有意識到它的經濟價值,僅僅是大名們花園中的花朵罷了。
越前的種子跑了出去,散落在野地中,還被民眾當做沒有價值的野草,劈了燒柴火用。
這樣的想法秀家並不想這麼快的去糾正他們,就讓棉花成為蝦夷的專屬產物就挺好的,蝦夷那個地方相對隔離,秘密也可以較好的保守。
將來甚至可以以此為一種特產,反向向日本貿易賺取利瀾。
若是在關東大範圍種植棉花,讓周圍領國的人看到了棉花的價值,必然開始大範圍種植。
到時候在自己領內的大範圍推廣,秀家少了一筆收入是小,增強了其他領國的勢力是大。
而且宇喜多忠家也說了,現在的甜菜和棉花已經成了鼓勵在蝦夷的日本人、朝鮮人、阿依努人和女真人改信東照權現的一張牌了。
若是大範圍開放棉花種植,在蝦夷棉花就不會再值錢,民眾與民眾之間的差距縮小,就沒有動力去促使民眾改信了。
棉花的種植必然是要開放的,但是絕對不會是現在,在怎麼說都要晚上幾年,擴大東照權現信眾的人口數量再說。
“對了,當時讓瀨戶家正帶回去的土豆和番薯怎麼樣了?是否在蝦夷擴種了?”
聊到這倆東西,宇喜多忠家就興奮了起來,他高興的向秀家說道“殿下給出了這兩個小東西可真厲害,沒想到埋在地裡面居然可以種出這麼多糧食。
我依照殿下的說法在蝦夷玄珠城擴種,留下一半留作自然授粉之外,另一半按照殿下的方法快速種植,短短第一年就翻了十幾倍!
(按照半顆土豆苗催芽後種在地裡,一個季度可以產6~8顆土豆,蝦夷寒冷一年2季產量)
但是土豆的數目還是少了點在我離開之前只進行了小範圍的擴種,依舊是隻有改信東照權現的民眾才可以得到賜福。”
“說來也有趣,我本來打算直接發下去,結果健次郎(金光家慶)非說要搞一個神現的儀式,將這東西看做神的賜福。
還別說還真有效,民眾們守在神宮的神田裡,日日夜夜的看著他長出來,半顆土豆就長出了這麼多糧食,紛紛向神宮要種子,改信的百姓也多了。”
“不過這番薯的種植有些問題,它的擴種速度不像土豆那樣一切二就可以自己生出來,因此擴種的速度有些慢了,現在還在培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