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予國組織1只常備,人數600人,分設6個聯隊,分別駐守松前、江之川和新浜三城。”
“但是由於資金的關係,上野和尹予的常備優先組建,其他各國先組建一隻500人的常備營,以大隊為單位分駐各城。”
“常備優先由各武家子弟選任,年俸10貫米金各半,騎馬隊選用弓馬嫻熟者,年俸15貫米金各半,其麾下足輕則從各領國優先選擇有產兩家子擔任,年俸5貫米金各半。”
這麼算下來秀家在整個領地188萬石常備人數為12,100人,這其中還包括兩隻500人的馬隊。
但是這並不是全部的常備兵力,別忘了秀家手中還有一隻800人騎著馬的旗本眾和150人的侍從隊。
隨著秀家轉封關東,這部分人必然會經過重新編制和擴張,秀家心目中的數量是1000人旗本眾及200人的侍從隊為最佳,屆時旗本眾將會分為左右兩個馬隊。
但是這些都是夢想,正如秀家所說的,受限於資金的問題,秀家不可能現在就組建起這麼龐大的常備兵力,每年光維護費用何止10萬貫。
現如今將多個常備進行縮編,僅僅維持500人一個營的規模,可以使秀家短期的支出維持在5萬貫以下,而秀家只要在秀吉死前完成軍隊的補充就行了。
這裡秀家用的名詞是“補充”而非“擴編”是因為秀家想要在關東各國駐守千餘人常備的想法是和秀吉報過備的。
如今只是受限於經濟壓力不能實施,到時候經濟寬裕了再把人補上罷了,可沒有違反惣無事令私自擴編軍隊啊,這性質差別可就大了。
秀家的開出的條件不可謂不雄厚,要知道依照貫高制來說,10貫文相當於80石的土地的領主純收入了(5公5民,1:4)。
80石,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金額了,要知道在戰國時代平均1.7石養活一個人,80石已經相當於3~5戶人家的全年收入了。
而在當時,很多低階武士往往也是地侍,他們去掉自己本來就有的那份自己耕作的田地,領主家賞賜的知行往往只有30~50是。
即便是50石,你依舊要為你的領主提供2個持槍士兵,出兵的前可是武士掏的啊。
所以很多時候,那些低階武士活的真的不一定比普通的民夫好,他們雖然不用服勞役,但是為了給上級武士提供兵役,需要給自己軍役賬上的人準備裝備。
領主可不會允許你帶兩個沒有穿鎧甲的農兵砍一根竹槍濫竽充數,你最起碼要給自己的農兵準備布甲,提供一柄帶頭鐵槍頭的竹槍,和竹笠,最起碼在外面看起來像個樣才能過關。
2個人的裝備,再加上自己的甲胃、武器,沒有10貫錢根本拿不下來。
而秀家現在給出的10貫文,相當於80石的年俸可是不需要你提供兵役的,這可是你純賺的錢啊!
而且秀家並沒有說你成為常備武士領了俸祿之後知行要收回!
反正現在秀家2000石以下不實封,兵役也不需要你組織,換句話說你完全可以一個人打一份工,領兩份錢!
眾人聽了之後,心中只剩下2個字:心動。
但是他們完全是想差了,秀家此次從關係帶來的武士及他們的子弟就足有數千眾,他們誰沒有幾個兒子啊,此次關東的封賞,哪個不拿了幾十石的加封,以前無地的兒子都成了有地的貴族。
再加上萬餘足輕被秀家直接安排到了各個鄉村,不僅填補了人口的不足,更是被提拔為村長、地侍,這些都是低階武士啊,人數合計足有2萬人!
光從西國帶來的人就足以填滿這些常備了,而且這些人可都久經秀家軍制薰陶的熟練士兵,可比從頭訓練一批人容易多了。
就算這2萬人不可能全部充入常備,畢竟要為訓練半兵半農的直轄備、各武家的備隊提供基礎的骨幹兵員,但是這些2萬人中挑出個4~5千人出來作為新常備的骨幹也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看似好像只佔了1/3好像人數不多,但你可別忘了,秀家在關東提拔了許多足輕成為低階武士,別管前頭掛沒掛低階兩個字,他總歸是武士。
而除了侍從隊、旗本眾、兩隻騎馬隊將會都有武士組建之外,大部分的備隊主要兵員依舊是有田地的自耕農!武士是不可能成為足輕的。
既然這樣,實際上落到關東武家們手上的位置其實並沒有多少。
不管以後會不會失望,總歸現在在聽到秀家道出這個訊息之後,殿內的人比之前更興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