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九十八章 宇都宮城內關東佈政(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八章 宇都宮城內關東佈政(下) (3 / 3)

當他們看到石高制的人只要按照知行上交賦稅,而自己貫高制卻要賤賣糧食上交銀錢,他們會自願接受石高制的。”

貫高制是總包制,如果只是正常的秋收糧食價格下跌,可能根本不會讓他們感受到多少痛苦,因為他們隱匿的那部分免稅的糧食足以抹平這裡的差異。

但是當糧食價格跌到地價,免稅的田畝不足以抹平這部分差距的時候,他們自然會疼了。

因此應對貫高制最好的辦法就是做空糧價,秀家也正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新米進陳米處,正如B站UP主王魯九班所說一樣。

不過這個事兒,需要大環境的幫助,周圍社會環境大致安穩,糧價區域穩定,那麼你在自己領內實施糧食做空影響不到外面。

但是如今秀吉馬上要開啟徵朝看來,短期內糧價根本降不下來,秀吉會在全國徵糧以應對朝戰。

特別是歷史上就有西國出人,東國出糧的說法,秀家想要在外面兩家高企的時候,動用自己的儲備糧和地侍打一場糧食戰根本不可能。

且不說秀家也沒有這麼大的資金成本去收購糧食,就說當秀吉看到秀家領內便宜的糧食鋪天蓋地,而其他地區糧價高漲的時候,就會讓割秀家的韭菜讓秀家支援朝廷一二。

到最後,秀家出了大力氣,不僅不能把關東糧價壓下來,甚至可能讓堅持貫高制的人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而這樣不好的榜樣導向,可能進一步影響此前接受石高制人的思想,才是秀家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秀家不能照搬經濟學上的方法,必須因時制宜的施政,應該由大名鐵腕干預的時候就要出手,決不能誤了大局。

“至於你說的第二點....”秀家思考了半刻之後對著他說道“此事不需要你操心,我會想辦法去籌措。”

明石景親是最清楚宇喜多家的財政的,宇喜多家的財稅收入就來自直轄領的田賦收入、各町的關稅收入以及對外貿易收入。

在西國岡山時候,一年滿打滿算也就折銀60~70萬貫左右,如今到了關東一切從頭再來,這錢哪裡有這麼容易來。

實際上秀家所說的籌措並不是假話,這錢他確實變不出來,但是他借的到啊!

而借錢的物件,自然是他的老丈人,豐臣家的財政大總管,死後留下兩間屋子黃金的豐臣秀長了。

百盟書

如今秀家與菊姬結果,剩下了一個健康的胖小夥,也算是為豐臣家留後了。

老人家見到自己的外孫格外高興,想來從他手裡借來個10萬貫不算難事吧?

秀家保證,沒有因為歷史上他壽命問題,而產生一絲一毫想要吃絕戶的想法。

但是說真的,怎麼說秀家都是好侄子兼親女婿,還是有了外孫的親女婿,到最後秀長應該不會在秀吉懷裡說出“除了這些財產,秀家欠我10萬貫”這種話吧?

秀家搖了搖頭,將腦子裡胡思亂想的想法拋之腦後,對著四人說道“總而言之,由藤堂高虎和長束正家負責軍役賬和田籍薄編制的工作。

尹予守負責巖付城、荒川、利根川的修整工作,即以工代賑的事宜,由清水信也從旁協助。

美作守負責總籌安排,包括但不限於武士們的安撫工作。你們三人自得命令起便帶人前往琦玉負責這些事兒,我待東北平定,各藩軍勢解散之後,自然會去巖付找你們的。”

說道這裡,秀家想起了什麼,對著長船貞親說道“武士家臣的安頓工作,就按照你說的來。我在給你加一條。

凡是此次願意接受知行奉還的,在最後檢地確認知行後,世祿每100石加封10石。但是2000石以下者一律不實封,直接補償對應祿米,即2000石者世祿多加200石。

對於2000石以上,萬石以下者,願意接受暫緩分封的,不僅在此期間參照知行奉還標準,每100石加封10石補償祿米,更是在待檢地並確認知之後,將其中的一半算作其授田之內。”

不要覺得5000石才多了250石,就感覺秀家對於知行摳摳搜搜的,這個執行量相當於加封了一箇中等村子了,旗下民眾更是多了百半多人。

這可是傳世的村子和知行啊!相當於你在和平年代,不透過戰爭,直接成了80人的地主老爺。

要知道在過去戰國時代,可是會因為一處水源都會發生戰爭的。

秀家向來遵循知行不輕授,秀家的關東領171萬石,以萬石以下作為標準,要是所有人都接受暫緩授田,秀家依舊需要額外支出3~4萬石的知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