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鏡道的處置只是一盤甜點,真正的重頭戲是對新確權的濟州島的封賞。
秀貞手中拿著的是一份由朝鮮官方交給他的濟州島糧畝、田籍、戶口冊,除了這份之外在日軍佔據的這5年內,秀家手中也有關於濟州島的大概資料。
濟州島的大開發要到21世紀了,眼下的濟州島別看面積不小,但是島上大部分地區都是溫帶草原,根本沒有多少民眾和田畝,這也是為什麼濟州能被蒙古和朝鮮選為養馬場的緣故。
綜合兩邊的資料,濟州島糧畝摺合知行大約在10萬石左右,有民不過5~6萬口,這也是朝鮮方面最終願意放棄濟州以換取和平的原因。
儘管只有這麼點人,朝鮮方面卻將濟州分為了三縣,為濟州牧府、耽義縣和大靜縣。
秀家的想法是保留這三縣不動劃分為三國,但是名字要有所變化,以使其與朝鮮割離。然後再在三國內部劃分數郡。
至於濟州三國的歸屬問題,秀家原則上並不想就此放手,畢竟濟州是東北亞日本能夠接觸到最好的良馬產地了。
有了濟州道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座年產千餘匹軍馬的馬場,這是10萬石領地換不來的財富。
對於秀家來說,濟州島最好的處置方式就是交給一處信得過的大名就封。以豐臣家過往的習慣,這麼偏遠的地區大多也是會封出去的。
在豐臣家並不掌權的當下,這個時候若是有野心之輩想要控制濟州的馬匹,最後結果很有可能是被各種暗地裡的利益交換之後,濟州島被確認為某個大名的領地。
幾乎是在秀家與秀貞討論濟州歸屬的同時,外面的侍從來報說德川殿下聽聞殿下抵達大坂,代表豐臣家來拜訪秀家。
秀家與秀貞之間是關係已經及其親密了,僅僅是一個眼神,秀貞便起身躲到了一旁的房間將移門拉上暗中窺探秀家這邊與德川家康的會面。
德川家康果然是為了濟州島歸屬而言的。兩人稍作寒暄之後,德川家康便開口向秀家問道“殿下從關東遠道而來,可曾知曉明日議和之條件?”
別說條件了,其中的前因後果,其中的內情剛剛秀貞都已經和秀家說過了。
但是現在德川家康正好拿議和說事,秀家也好奇他會給秀家開出什麼樣的條件出來。
所以便裝作一無所知的模樣說道“願聞其詳。”
在聽完德川家康一輪解釋之後,德川家康直接向秀家問道“殿下以為郡山殿下談下的這個條件如何?”
“我認為是極好的,當初不是說只要明國那邊願意與我們議和,我方可以撤回就是最大的勝利了嗎?如今郡山參議都為豐臣家爭取來了濟州島,難道不值得賞賜嗎?”
“賞賜...”德川家康接過秀家的話茬,用略有些為難的口氣說道“郡山當然應該被賞賜,可是東北那邊似乎沒有藏入地可以賞賜給郡山了吧。”
“那就將濟州直接賞賜給郡山好了。”
“這...”德川家康甚至想過秀家會將其收為藏入地,但是他絕對沒有想到秀家會將最西面的濟州交給一個東北大名。
不過想了想秀貞與秀家關係本來就不錯,將濟州交給秀貞似乎也符合秀家開出來的習慣。
“郡山殿下立下了功勳,確實應該賞賜。只是濟州道距離九州尚且有3~4日航程,更別說封地在九州的郡山參議了。”
德川家康第一時間便拒絕了秀家的提議,似乎是和秀家爭論,他直接搬出了之前五大老評議的結果說道“我與幾位大人商議了一下,打算將岡山家的青木侍從,大坂的一柳監物、本家的木曾義利三人位大人封過去。
監物在黃母衣眾時期就是有名的相馬師,木曾家又是天下聞名的養馬家族,讓他們就封濟州正好可以讓他們替豐臣家養好軍馬。”
德川家康拒絕秀家將濟州島拿到豐春家及其盟友手中秀家是有所預料的,但是聽到德川家康要將濟州島一分為三的想法是秀家之前沒有料到的,難道兩人心有靈犀了嗎?
最重要的是連岡山家都能拿到濟州島的部分所有權嗎?這是不是德川家康在向自己示好呢?
“內府的意思是是將濟州一分為三,分為三位大人嗎?”秀家在此向其確認問道。
“是,也不是。”對於秀家的詢問,德川家康承認了一半又否認了一半對著秀家解釋道“一柳監物知行領本來就不多,加封個2000石以7000石大領旗本的身份就封替豐臣家養馬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