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今我年老力衰,有許多事務確實是已經不能親力親為了,因此我便想了一個辦法代我決策諸班事務,最後再交由我確認花押。”
秀吉說道這裡伸手示意一旁的侍從向眾人展開一卷畫冊,秀吉則對著畫冊侃侃而談說道“我打算樹立以五大佬、無奉行為核心的豐臣職權組織。”
隨著畫卷被解鎖,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那份畫卷之上,只見在五大佬的地方寫著前田利家、德川家康、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和小早川秀秋。
而三中老的位置寫著淺野長政、中村一氏和堀尾吉晴。
五奉行的位置寫著前田玄以(筆頭)、生駒親正、石田三成、増田長勝和富田一白。
再五奉行之下是十人眾,分別寫著中川清秀(筆頭)、豐臣秀勝、豐臣秀久、豐臣秀貞、豐臣秀保、堀秀治、池田輝政、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和蜂須賀家政。
不僅僅是秀家和秀次兩人,在場的所有大名都盯著這份名單審視了好幾遍,終於確定作為豐臣家最強的兩個勢力的秀家和秀次兩人確實不再名單之上。
眾人對於秀吉的安排無不驚疑,而秀吉依舊在臺上對著自己的政策侃侃而談道“今後所有的政事由無奉行送至五大佬面前商議平定押籤。
五大佬要以合議制協商一致確認之後再交給我押籤,再我確認之後下發給無奉行進行事實。三中老有擔任監督協調之則,負責監督五大佬及五奉行執政之事,同時協調天下大名之間的關係。
十人眾為獨立於五大佬五奉行的特別監督組織,負責監督以上制度的有效執行,同時充當五大佬及三中老之替補之選。”
“如今金吾(秀昭)已經元服,也是時候接觸學習政務了。就勞煩五大佬、五奉行將每日處理的政務交給金吾,最後再交給我來裁決。”
歷史上豐臣時期並沒有五大佬之說,所謂的五大佬實際上是指的秀吉在世的時候替秀吉合議裁決事物的6位超級大名,只是其中的小早川隆景早逝,才在秀吉死後外人才稱呼其為五大佬。
同時五奉行也不是正式的稱呼,實際上是對豐臣秀吉時代最後五位替秀吉掌管內政事務的五位奉行的總稱。
在秀吉死後石田三成對自己的稱呼大多使用“年寄”,意思是豐臣家中的老人。
儘管秀家對於蝴蝶效應已經見怪不怪,在延遲了2年之後才聽到秀吉要搞五大佬五奉行制度,對於這個制度與歷史上有所偏差也有了一定的心裡預期。
但是當看到變成這般模樣職權制度,還是讓秀家驚訝不已。與歷史上秀吉粗糙的制度相比,眼下的這個制度可謂是相當的完善了,甚至有了一絲後世三權分立制度的感覺。
簡單來說五大佬制度就相當於內閣,負責在秀吉之前協商出一個處理意見出來給秀吉過目,秀吉確認之後交給五奉行執行。
三中老相當於一個半獨立的監察機構,儘管秀家認為這三位中老實際上並不能起到約束五大佬的地步,不過秀家好歹與五大佬、五奉行形成了三權分立的雛形了。
至於十人眾更像是一個眾議院,由豐臣家譜代、親藩擔當,平時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利,但是在豐臣家內部擁有極高的政治地位,在特別事件的時候,可以對以上三個職能部門起到約束的作用。
畢竟秀吉末尾有一句“十人眾是五大佬、三中老的替補之選,其背後的意思自然是,若是前面的8個人做的不好,就從後面的10個人中選人擔任這些職務。”
這個制度無疑是能在後秀吉時代,甚至是秀吉死去之後扶持秀昭長治久安的一條妙計,秀家很難想象這樣的安排究竟是誰想出來的,歷史上又為什麼沒有被執行。
當然此刻所有人更關心的是秀家和秀次的職位安排,畢竟五大佬和三中老之中都沒有他們兩人的名字,甚至連十人眾中都不見他們的名字,這怎麼可能是秀吉的政治失誤?
所有人都覺得,以兩人的體量若是兩人的名字不再上面的話,秀吉必然有更重要的職位進行安排。
但是正當眾人萬眾期待秀吉還會作出怎麼樣的安排的時候,秀吉卻破天荒的對著眾人說道“今天講的夠多了,我有些疲乏了,就這樣散了吧~!”
說罷也不等眾人向其行禮迎送,就在侍從們的攙扶下向殿外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