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五十六章 日本的金融體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六章 日本的金融體系 (1 / 3)

秀吉本來對這種傳的神乎其神的新式武器抱有興致,可是在見證了它的威力和聽聞了他的造價後,對他的價效比產生了質疑。

而秀吉對火炮失去興致之後也就沒有在石山逗留的必要,他向秀家交代儘快處理完領內的事物後就前往大坂居住之後就帶著眾人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而秀家在送走秀吉之後,立馬招來了長船貞親將昨日在城內與秀吉交代的關於尹予鑄銅相關的事情和他交代了一下,並要求他派專人就此事聯通大坂。

同時讓他儘快確認鑄造新幣的形制和各種金屬的含量,準備在尹予大開高爐鑄幣。

自古以來鑄幣都是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由於古代勞動生產力的不足,古人對金屬的開採始終都是一個定額,因此金屬就稱為古代最主要的貨幣。

以日本為例,就有金判、金豆、銀判、銀餅、銅幣等多種貨幣用於流通。

這些各種金融貨幣部分由古代幕府統一印製,但是又很大一部分都是由領內的實權大名自行鑄造。

由於各家對於貨幣摻加不同金屬的比例不同,這就造成他們這些貨幣在交流中會出現非常多的不便。

這就使得各地替錢所大行其道,這些有領主特許的座商開設的銀錢交易中心,每次替換錢幣都會抽取不菲的佣金。

這些“御用商人”利用各地貨幣的差異以及領主的特許,在日常交流的商貿中賺取大把的錢財,然後將其中相當一部分上交給領主換取保護。

在當時並沒有金融學概念,領主又普遍不會經商,在他們看來這部分利潤本就是自己領內應得產出的一部分,因此也對替錢的生意進行庇護。

可是她們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她們日常向商人採購的商品,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成本都是被各地的替錢屋收走了。

而在秀家看來,這些沒有產出卻攫取大量利潤的替錢屋是真正阻礙社會發展的社會毒瘤。

其實即便在後世,外匯賺差生意依然在全球大行其道,最簡單的例子就是21世紀出如果你能有出國的機會,你可以用在國內用人民幣換取日元,再到新加坡換取美元,再到國內將美元換成人民幣,一來一回之間就有20%以上的利息差,這是真正無本的買賣。

但是這樣的生意在國與國之間尚且可以理解,畢竟是為了維護本國的金融體系穩定,但是你能理解一國之記憶體在多種純度不一的貨幣,州郡之間的聯絡也要被抽走“內匯差”的嗎?

社會上出現了這麼明顯的問題,當然不可能是秀家第一個發現的,只是過去出於軍閥混戰之中幕府沒有能力將鑄幣權收回,即便收回了也會有大名家偷偷鑄幣,根本禁止不了。

而對於下面的大名來說,不管是曾經的近畿管領細川家,還是陰陽太守大內家,替錢收入本就是他們主要的貨幣收入來源,自然不可能自絕經脈的進行處置。

時間來到1569年,此時織田信長剛剛控制天皇和室町幕府,其就已經迫不及待的頒佈了“撰錢令”。

其規定大額交易必須用金銀,同時制定了金、銀、銅錢之間的官方兌換比率,其中特別制定了優質銅錢與劣質銅錢在使用時的兌換比率。

當然優質銅錢依舊按照傳統,1枚當1文錢使用。而一些私鑄、磨損、破損的劣質銅錢,則將其法定價值打折使用,如以2枚/5枚/10枚當1文錢使用。

不過,織田信長頒佈的“撰錢令”並未起到什麼實際效果,

因當時政局依舊處於分裂狀態,即便是他的政令可以在自己控制範圍之內實施,也管不到天下其他的大名。

而他與其他大名間政令的差異不僅沒有消滅這種現象,反而讓他領內的替錢所生意更加繁榮。

因為他所該規定的兌率是一個死數,而各國之間的替錢匯率是根據貨幣不同而浮動的,這其中就產生了利潤差。

過去替錢屋只是將惡錢與永樂通寶之間進行兌換賺取利潤,現在連惡錢之間都可以獲利,一時之間竟在其領內掀起了收繳惡錢的浪潮。

當然在信長自己看來,他這麼做也是有好處的,最起碼就是讓其控制下的各國惡錢的比例大幅降低,加強了他所鑄造的天下布武通寶和永樂通寶之間的流通。

你以為這是好事嗎?錯了!

由於信長所築的“天下布武”和其從對明貿易賺取來的永樂通寶含銅量高,得到了各國商人的追捧。

他們將從信長這邊的轉來的銅錢帶到其他大名領內,和當地家名交換成本地所鑄造的惡錢,再利用當地的匯率用惡錢兌換金銀,再用金銀回到信長領內進行貿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