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七十六章 秀家擔憂蝦夷事,驟聞肥後已自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六章 秀家擔憂蝦夷事,驟聞肥後已自裁 (1 / 3)

現在的宇喜多家對於戰國群雄來說無疑是一個龐然巨獸。但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政體的體積越大,他所承載的問題就愈加嚴重。

現在的宇喜多家就好似一艘正在航向未知的巨輪,秀家就是他的掌舵人。這艘巨輪從裡到外都透著靚麗和新穎,可是整艘船上的操作員除了秀家之外,大部分人都隱約流露出守舊和老派的感覺。

雖然秀家現在已經在領內建立了學堂和弘文館,但是這兩個學校丁多吸收家中低階和中級武士入學,對於掌握著家中實權的家老眾們並沒有多少吸引力。

現階段,秀家必須向現實低頭,無論秀家多想要改革體制,他都只能任用家中宿老,那些手握數萬石知行的譜代大名執掌家中事務,這就是武士家的規矩。

這個規矩已經實行了千百年,從上到下皆是如此,如果秀家驟然反對,標新立異的提出新的改革,必然會引發家中動盪。

其實瀨戶家正的想法恰恰代表了很大一批人,這些人都是家中堅定的守舊派。在秀家對宇喜多家實行改革的過程中,已經有許多武士世家出身,卻因為能力問題被秀家的新參眾頂上的存在了。

對於他們的來說,身上的武士身份成了最後的遮羞布,證明自己比普通人強的證明。

如果秀家真的宣佈提拔朝鮮人為武士階級,就等於戳到了他們的傷口,很有可能就會在家中掀起動亂。因此對於這個事情,秀家必須小心處理。

好在現如今僅限於蝦夷島上,這裡是與岡山全然不同的政治體制,最高統治機構是秀家設立的蝦夷奉行所,以文官統御武官。

而且蝦夷和岡山相對獨立,距離又遠,想要在蝦夷進行改革要容易的多,最直接的改動就是依照日本的規矩,授予當地部落首領侍大將的身份,讓他們統御自己的部眾為秀家而戰。

秀家不理解的是,為什麼以瀨戶家正為首的人,可以接收部分阿依努人成為武士,甚至成為侍大將,但是對從朝鮮人中提拔武士卻這麼抗拒。

不論怎麼說,蝦夷的開發是絕對不能停滯下來的。相對應的,從朝鮮轉運人口這件事一樣不能停滯。

雖然瀨戶家正給出了替代方案,但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女真絕對不會比朝鮮人更加安分。

而且女真是漁獵部落,將他們撒到蝦夷的山林中去自成一體,戰時作為本家的兵員倒還不錯,讓他們安定下來種田?別傻了,還不如秀家從頭教導阿依努人來的快。

所以略作思考之後,秀家對著瀨戶家正說道“從朝鮮轉運人口前往蝦夷的事情,絕對不能停止。但是人數允許你們進行控制。

以後本家每運送100戶日本人前去蝦夷,你們就從朝鮮轉運不超過200戶到蝦夷填充人口。同時允許你們適當的從朝鮮咸鏡道轉運一些女真人到蝦夷去,填補人口的缺口。”

聽到秀家的命令,瀨戶家正向秀家行禮道“是殿下,臣一定將您的命令轉達過去。”

其實不論是秀家還是後世的日本,對於蝦夷的定位一直都是原材料的供應地和貨物的傾銷地,對於本地的投入並不多。

秀家唯一利用的就是該地的高緯度種植甜菜生產黃糖,現在也算是北海道的特產了。黃糖作為秀家與李旦交易的主要物資,需要全數運到岡山交給明國商販,這部分的利潤算在對明貿易之中。

同樣的,北海道遍地的沼澤地,非常適宜藺草生產,由北海道生產的榻榻米、草鞋及各類編織物,開始充斥在奧陸和關東的各個地方。

由於這裡地廣人稀,種植起來尤為容易,根本不需要多少打理,藺草的產量極大。這就導致了草類編織物的價格尤為便宜。

以往這類作物都是由南國提供,運輸到北國不知翻了多少倍,如今蝦夷草墊的出現,迅速佔領了北國市場。

但是這類手工製品經濟附加值極低,所賺取的利潤並不高,一年到頭賺個3、5萬貫的模樣。

蝦夷最主要的貿易來源還是從當地人手中收購而來的皮草。

黃糖和皮草都是專供明商的商品,每年的收益在12~15萬貫左右,這部分收益算蝦夷地方會和岡山對分。

換句話說說,整個蝦夷地方局全年貿易收入不過9~12.5萬貫。

這部分收益需要瀨戶家正從本州島購買糧食,為蝦夷地開拓者作為儲備糧。不然僅憑那不足10萬石知行地,絕對養不起7萬多人口。

這部分消耗大約在5萬貫左右,而剩下的錢款才會被用來作為人口轉運中的消耗,從朝鮮轉運人口。

依照平均成本40貫來看,一年到頭從朝鮮轉運來的人口不過1000多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