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鷲山大人和玄珠師傅討論決議,暫緩從朝鮮轉運人口。朝鮮這邊停了,明國這邊路途遙遠又怕遇上海風,人口轉運實在慢了一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
秀家聽了瀨戶家正的理由,皺了皺眉頭問道“我不是叫你們將朝鮮人分散在日本人聚居區中嗎?這樣不久是為了防止朝鮮人造反嗎?怎麼又另闢聚居區然他們聚集在一起了?”
秀家當初在吩咐蝦夷地方從朝鮮轉運人口的時候,特意再三宣告,要他們將朝鮮人分散到日本人聚居區去,就是為了防止朝鮮人抱團。
朝鮮這個民族雖然人民特別卑微,但是民族中有一種特別的血性,遇到問題不問緣由,先抱團一致對外再說,對於統治階層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秀家是怎麼都沒想到,自己千叮萬囑,怎麼還能出現這種問題。
瀨戶家正也是頗為無奈,攤了攤手說道“殿下,身處蝦夷的大和人口才1萬多人,如何管得了近3萬人的朝鮮人啊。
再說朝鮮人不識本國語言,交流多有不便,將他們聚集在一起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啊。
我們又何嘗不想將朝鮮人和大和人混居,可是現如今1個大和人需要看管2個阿依努人和1個朝鮮人已經很吃力,如果殿下不繼續向蝦夷轉運人口,朝鮮人這邊我們只能停下了。”
秀家搖了搖頭說道“朝鮮這邊的轉運不能停下。實在不行你們就不能從朝鮮人中尋找一些熱衷向本家效忠,願意學習日語的積極分子,給他們高官厚祿,世襲罔替的領地嗎?你可以將他們提拔為武士,讓他們管理那些朝鮮人啊。”
秀家的建議完全是參照了歷史上日本對朝鮮的統治方式,無論是在朝鮮、臺灣還是大陸,對待自己同胞和我國百姓最狠的都是這些二鬼子。
這些二鬼子身上披著一層狗皮,就真的以為日本人接納了他們。在同胞將他們視作叛逆的情況下,他們心中畏懼和怨恨,害怕日本倒臺會被清算。
居然比日本人還要效忠日本,並且為了磨平畸形的心理,他們會將心中的怨恨,加倍的施加在自己的同胞之上。
秀家本以為這個策略會被瀨戶家正接受,誰承想他直言拒絕道“這怎麼可以,武士的身份怎麼能輕易的參與他們?他們只不過是低賤的農夫罷了。”
所以說民族的劣根性是從古自有的,秀家聽聞瀨戶家正的話實在無力吐槽。
特別是像瀨戶家正這樣的,商人出身被授予武士身份的傢伙,在獲得武士身份後更加珍視這個身份,對這個身份更加維護,自然不願意自己好不容易獲得來的武士身份就這樣被貶低下去。
秀家知道此事經瀨戶家正是肯定說不通了,即便秀家強行家命令下達給他,他能不能帶給玄珠哈斯一個問題呢。
這就體現出秀家對於蝦夷的統治的問題的,往來於蝦夷和岡山之間的傳話筒居然只有瀨戶家正一人,這樣怎麼保證秀家能夠獲得真實的蝦夷情報呢?
這個問題是秀家需要著重思考的,但是秀家此刻不願意在此事上過多的牽扯,繼續詢問道“如果朝鮮人不行,明國人又太遠,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殿下覺得女真人怎麼樣?”瀨戶家正似乎早有預料到秀家會問這個問題,向秀家詢問道“在朝鮮北部,明國東部的地區生活著很多民族,明國和朝鮮都將他們稱呼為女真人。將他們轉運到蝦夷去,殿下以為如何?”
秀家其實對於這個提案興致寥寥,女真是漁獵民族,不太從事農耕活動,運到蝦夷又有什麼用呢?
“你有路子嗎?”秀家無奈的問道。
誰知瀨戶家正來了興致,滔滔不絕的說道“聽朝鮮商人說,朝鮮駐紮在咸寧道的軍隊經常會從大同江對岸捉一些生人女真專賣道貴人府上,想來朝鮮北部有不少人從事這門生意。”
這樣話一聽就知道是朝鮮人往自己臉上貼金。朝鮮軍力別看有60萬部隊,其實早就已經五倍鬆弛到了極點,就連官軍都不能做到武器足額配屬。
像作為守備力量的軍隊,除了將領的親兵可以用得上鐵質兵器外,剩下的人人手一根木棒已經是很不錯的武備了。
當然啦,這樣的裝備對待朝鮮境內被馴化到極點的百姓顯然已經足夠。
不過遇到外族入侵可就一點抵抗力都沒了,不然也不會再壬辰倭亂時候,短短一個月就三都淪陷,八道沉淪了。就算60萬頭豬殺起來都超過1個月了吧。
如果朝鮮軍隊真的打得過女真人,就不會在經歷了壬辰倭亂後還被皇太極兩度入侵,捲走百萬人口而返了。
不過這不代表朝鮮人真的戰鬥力不行,滿這個概念就是統合了東北地區的漢人、女真人、朝鮮人、鄂倫春人、蒙古人而出的。
當初被裹挾到東北的朝鮮人,經過女真一代人的馴化之後,很快就恢復野性填充入滿洲八旗之中席捲中原。
其實秀家從他的話語中就已經聽出了門道,這些在塞北駐守的將領,每年都是要進行考核的。
身為將領怎麼證明你的功勳卓著,守禦有方呢?那自然就是戰功了,說白了就是人頭和俘虜。
可是朝鮮軍不堪一戰,守軍連侵犯邊境的女真人都打不過,哪裡來的戰功上報?
沒有辦法只能向女真人做交易了,從女真部落買來一些在部落間被俘虜的女真人帶回去上報軍功交差。
這個時代的女真也就海西女真漢化較高,基本算是半耕半獵的文明部落。在薊遼總兵李如松的統御之下,各部落互相通商很少發生戰爭。
但是海西以東的建州甚至是野人女真可就是原始文明瞭,部落之間奉行黑暗森林法則,部落之間互相攻殺是常見的事情。
俘虜的人口還能作為奴隸充當勞動力,但砍下的首級對於這些部落沒有什麼用,索性就賣給朝鮮邊將換來生活物資。
久而久之這樣一條產業鏈在朝鮮北邊逐漸成熟,買賣的東西也從死者的首級開始向活人升級,在朝鮮北部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