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田利家思考了片刻,算是勉強接受了秀吉的提議,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受封能登真是意外之喜,得關白殿下看重是阿犬的福分,只是在下想詢問關白殿下,關於飛驒的又如何處置呢?”
前田利家之所以詢問秀吉飛驒的處置,全是因為飛驒有金礦。
別看飛驒只有3萬石的石高,但其每年金產量摺合成石高不下10萬石,換句話說,飛驒的綜合石高應該在13萬石左右。
算上越中的領地,等到飛驒評定之後,前田家應該有50萬石左右的綜合石高。
如果秀吉說飛驒領地可以給他,但是金礦開採權拿不到,那麼前田利家還不如不要這3萬石知行呢。
很多人會很好奇,3萬知行蒼蠅再小也是肉,利家憑什麼不要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飛驒領地方人稀,除去金礦收入之後,飛驒的治理成本甚至還不夠土地收入呢。
飛驒的主要產出就是金礦和木材,每年需要轉賣這些物資去換糧食,不然僅僅是飛驒領內的產出的糧食根本不夠國人吃的。
再加上如今秀吉打算給他們加封能登。能登全國4郡知行不過22.8萬石,如果代價是收回飛驒領的話,前田家等於實際只加封了10萬石左右的知行。
而且在古代,糧食這種物資就是看天吃飯,哪有采礦收入來的穩健呢?
別看能登也有多根銀,越中也有新山金山存在,但是他們和飛驒金比起來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難怪利家會問得這麼仔細。
“飛驒嗎?我說了能登是加封的,飛驒自然還是交給你管轄,不過每年的金礦產出,你得向我上交一半。”秀吉眼神如炬一般盯著前田利家說道。
利家的心中快速的盤算著,這麼說來前田家最後的綜合知行大概在67萬石左右,這個數目其實已經超乎他的預料。
儘管心裡非常滿意,但是依然不卑不亢的向秀家請示道“如果殿下加封我能登領,請允許我將本據城從富山遷移到高岡來。”
高岡位於越中國射水郡內,屬於不折不扣的邊地,但是在獲封能登之後,這裡就成了聯通越中和能登的樞紐,因此秀家才會向秀吉作出如下請示。
對於前田利家的這個請求,秀吉幾乎不帶思考的就同意了,但是他依然對著前田利家說道“不過我要先宣告,能登國鹿島羽咋郡是給又四郎的獎賞,不是給前田本家的。”
又四郎就是前田利長,前田利家的長子,前田家的繼承人,秀吉將能登國鹿島羽咋郡合計約15萬石領地封給前田利長看似是分化前田家,實際上不過是把左框的蘿蔔給到右框罷了。
前田利家想著,我這一生家事百年之後都是利長的,現如今早點給予其國主的身份也是一種鍛鍊,因此也同意的秀吉的要去。
在這裡要給不知道歷史的朋友申明一點:一旦前田利長受封七尾城後,他就是和前田利家一樣的獨立侍奉秀吉的大名。
儘管在許多大名看來,兩家都是一家人,但是在官方報幕上面,倆人是分作兩家看待的,並且其在會議上座次的安排也不盡相同。
更重要的是前田利長在今後的官方場合必須少使用“富山藩少主”的名頭,而應該使用“七尾藩主”的名頭行事。
秀吉和前田利家的交流非常愉快,秀吉已經確認前田利家是可以值得信任的大名。而前田利家則得到了一次特殊的加封。
當然所用的名頭是其安定北陸有功,只待豐臣秀長九州討伐結束後轉封他領,就給前田利家加封。
在商議完正事兒之後,倆人又像過去一樣聊起了家常,一聊就聊到了晚上。
也許是因為白天得到了秀吉的承諾心情確實不錯,前田利家在富山城內擺開宴席招待遠道而來的秀吉等人。
這本應是一場沒有什麼意外的政治酒會,卻在酒過三巡之後秀吉突然挑頭對著毛利輝元問道“右衛門督是天文年)生人吧。”
“是,在下生於天文22年年2月4日),今年已是33歲的年紀了。”聽到秀吉詢問自己的年齡,毛利輝元放下酒杯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