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吉對於丹羽長秀的封賞,依然是以關白的身份下的命令,是不容拒絕的任命。但與小早川隆景不一樣的是,丹羽長秀此刻還沒有感到秀吉險惡的用意,頗為興奮的接受了下來。
等到丹羽長秀的封賞的完畢,秀吉此次以關白的身份面向大名家的見面會也宣告結束。
在眾人俯首“恭送關白”的呼喚聲中,秀吉再次拖著寬大的黑色朝服離去。
秀吉搞了這麼大的排場,自然不可能就是個這群大名開個大會就結束的。
上午的朝會結束之後,秀吉特意安排了下午的能樂舞會,就在御殿前的院落中,圍上一圈帷幕進行表演,但是其本人沒有參與,而是由秀長代自己主持。
那麼新的問題來了,為什麼作為主人的豐臣秀吉不親自出來主持能樂舞會,而是讓弟弟秀長代持呢?
答案顯而易見,這個能樂舞會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幌子罷了。
大名在御殿前的院落中分座兩邊飲酒作樂,同時看著猿樂師跳舞表演,好不快活。
但是私底下卻不斷有大名被豐臣家的侍從耳語叫走,帶到不遠處的大坂城天守之內得到秀吉親自接見。
接見的目的自然是用言語試探這些大名對自己的態度,是否明白天下大勢所趨,願意從織田家帳下改換門庭道自己麾下效力咯。
很明顯,早上秀吉對於丹羽長秀的試探,最終結果秀吉並不滿意。因此秀吉才會選擇換個法子,分開單獨接見這些大名。
早在秀吉朝會之初,秀家就已經言語暗示了與自己親善的佐久間、中川、筒井等大名,想來他們的回答是不會出什麼簍子的。
至於堀、森、池田等大名,從歷史上的結果來看,他們縱然沒有在當時作出明智的決定,其後面應該也會想辦法作出補救。
如果真的腦子不太靈活,沒有明白秀吉單獨召見自己詢問自己對於豐臣家的態度,到時候再由秀家出面牽線搭橋,說不定還能得到那些家族的人情。
當然秀吉的安排不會就此結束,依照秀家最初的計劃,北陸軍團需要編組出1萬5000人輪替堅守在大和南部的群山之中,濃尾勢大名需要集結超過2萬人在伊勢地區,封堵紀伊眾的退路。
這些都需要秀吉透過一次大會議對在座的大名進行分配任務。
而秀家作為豐臣秀長的副將,伊勢地方的軍監,自然隨同秀長一同前往大和國十市城坐鎮。
其實早在秀吉前往京都推進關白事務的同時,其三面包圍紀伊的計劃就已經開始實施,剛剛結束戰爭的北陸軍團再次被徵集起來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和國的地形非常有意思,全領知行合計44萬石,一共有15個分郡,其中北部13郡,南部2郡,南部兩郡佔到了大和國一般的面積,但是卻只產出不足5萬石的知行;相反北部13郡佔到了總產出的8成以上。
其原因很簡單,因為南部的宇智郡和吉野郡大部分面積被大岺山覆蓋,只有北部吉野川穿過的極少部分平原事宜耕種。
說不適宜耕種並不準確,因為即便是在後世這裡依然有著大大小小49個村落。
這些村落的形成,無一例外都是來自躲避戰亂或者逃避交稅的流民在山中自行開墾而出的惣村,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片大山是真正的法外之地,寂靜之谷。
說這麼多可能很多人都沒有什麼印象,舉一個例子。前一段時間科考人員失蹤而死的勞哀山是中國最後一塊原始森林。而大和吉野郡所在的大岺山地區,就相當於中國的勞哀山,是一處人跡罕至之地。
我們經常能聽到日本有許多名人,如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等被流放高野山。高野山地區還只屬於紀伊山脈北部,距離山下的吉野川並不遠,就算是流放了也不能說是離開了現代社會生活。
但是你選擇自我流放到紀伊山脈深處,那可就真的與世隔絕了。
明智晚期,有外國探礦隊進入這裡探查礦藏,發現這裡的領民還穿著古老的粗布和服,手拿太刀抗拒外人的進入。即便明治維新都已經三十年了,他們還認為現在的德川幕府的天下。
但是你也不要以為這是現代版的桃花源記,在深山老林之中生活的百姓其實並沒有我國學者認為的那麼幸福,生產力得不到解放的情況下甚至連溫飽都不能滿足。
秀家現在所處的地區是大和南部十市郡所在的十市城,秀長之所以把本據城選在這裡,是因為這裡距離吉野郡的亂兵距離並不遠,方便居中進行指揮。
同時,在其南側有吉野山作為阻擋,提前防備了主將被亂兵突襲的可能。
當然這裡並不是屯兵所,只是作為居中指揮的本城,城內只有豐臣秀長旗本隊1000餘人和部分軍力,總兵力不超過2000。
在秀家的建議下,秀長在宇智郡五條城駐紮了5000軍力,吉野郡北側的吉野、小田兩城各1000人,高取城2000人,以上1萬1000人就是全部預備部隊。
而剩下的4000人被分為3隊,分別從左中右三路進軍,在每一個關鍵節點修築城砦,駐守不少於100人的軍勢後繼續向內進行探查。
西路由前田利長的負責,率領2000能登眾負責,從五條城出發截斷高野山與大和之間的天狗垰的聯絡,隨後繼續向南直達十津川沿岸。
能登之地儘管沒有紀伊山脈這面離譜,但大部分面積也是被崇山峻嶺包圍,秀長將這部分最艱鉅的任務寄給能登眾負責,也是因為他們最能適應相似的環境。
中路由其家臣青木一矩率領1000加賀眾前行,先一步前行到官方能掌握的最深入的村子黑瀧村後再向南進行探索。
東路則由杉若無心率領1000人,沿著吉野川不斷向上溯源。
豐臣秀長在秀家佈置完這些任務後,又加了一條,就是儘可能的將山內惣村人口遷移出來,釜底抽薪切斷他們可能的所有補給。
秀家的計劃很有效果,左路軍前田利長在進山後的第三天就來報剿滅了近百人的小股亂兵,如今已經控制住高野山東部的天狗垰。
由於這裡太過重要,其留下了300人駐守後,主力繼續向南向十津川地區探索。
相比較前田利長這邊發生了戰鬥,中路和東路壓根沒有遇到任何的戰鬥。倒是將沿途的幾個村子的領民遷移了出來,一共帶出千餘百姓,有秀長妥善安置在吉野川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