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建設的基礎,就是需要大量的銀子,崔茵茵自豪的透了個底,家裡現在有兩萬兩的存銀,聽得郭大路直撇嘴,這點錢也就夠修個豬圈,換來崔茵茵的一頓粉拳。
略一盤算,崔家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釀酒,那就擴大規模的搞,看來之前的設想還是沒有錯的,現在就是先用這點錢擴大酒坊,招收工匠。至於崔家莊的供水系統嘛,就只得郭大少爺先墊著了。
而酒坊一旦擴大規模以後,真的就會象郭大路發瘋說的那樣帶來一系列的後續問題,酒糟的處理,裝酒的器具等等,這些問題郭大路實際上都沒有想好,還有崔老爺釀酒所需的其他輔料,需求越大問題越多。
自此,繁忙的郭大少又增加了苦逼的兩頭跑任務,郭村到崔家莊的三十多里土路就成了郭大路的怨念。
越發沉重的事務就越激發了郭大路對人才的渴求,想想“大路國際貿易公司”一個馮平就讓郭大路身輕如燕,而這邊卻讓郭大路沉重如山。尼瑪,我是混吃等死的超級富二代啊,如今悽惶的連民工都不如啊。
所以當一切略微平靜之後,郭大路的全副精力就投入到修建學校的工程當中,咬牙切齒的要第一時間把學校建立起來。
領導重視的重點工程集中建設的速度自然是沒話說的,所有的工匠被使喚的像騾子一樣,教學樓主體一澆築,馬上就被支使著去做宿舍樓的地基,宿舍一停就立刻轉到食堂,回頭教學樓又可以繼續夾膜板了...
隔壁李家本來就有個小磚窯,這下傍著郭家的需求,五十人左右的小磚窯搖身一變擴大到四百多人的大磚窯,煙火終年不絕,磚石源源不斷的運到郭村,只此一項,就為李家創下大筆進項。就這樣都還是供不上郭家的用磚需求,李家磚窯上的管事被郭壽追著屁股要磚,逼得都快把自己塞進磚窯燒了。
那些有手藝的木匠、石匠、泥瓦匠之類就更別說了,郭家有做不完的活,管吃住,銀錢不拖,就這幾點就夠了,半個縣的各種工匠聞訓蜂擁而至。
面對群情湧動的局勢,郭壽緊急火線提拔了一堆郭家的小管事分攤負責各項任務。郭大路的工作重點仍然是技術指導,只有郭壽拿捏不了的事情才會請示到他跟前。
當崔茵茵來找郭大路準備去勘察崔家莊的水源地時,見到的就是一個灰頭土臉的郭大路,昔日的翩翩公子不見了,把個崔茵茵心痛的不要不要的。
陪著崔茵茵在崔家莊附近的山邊勘察了三天,選定了一條落差五十米左右的山溝,距離崔家莊四千米的樣子,設計好蓄水池、引水管,同樣五百噸各型管材和配件被郭大路傳送到郭村,郭大路的意思,難得仔細計算用量了,大致差不多不影響工期就行,最後不夠了再說,剩下的就是崔家組織人手從郭村轉運到崔家莊的事情,之前安裝郭村供水管道的人被郭大路抽調出來專門支援崔家的供水工程,當然挖溝搬石頭之類的粗笨活就是崔家的人幹了,郭家去的人享受高階技術人員的待遇。
而轉眼間,春蘭提醒大少爺,該關注一下夏糧的事情了。
農事,郭大少爺最大的弱項,從生下來手就沒摸過鋤頭的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這事。但在心裡卻很明白,這又是萬事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沒有之一。
這邊的糧食不能自足就始終是個大隱患,光靠從現代支援,這些莊戶們心裡不會踏實,只有讓他們實實在在的看見自己地裡的產出了,這人心才會死心塌地的對郭家有歸屬感。
不過這事還得指望管家去安排,郭大路更是派出了身邊三個丫頭夏荷、秋菊、冬梅去輔助郭壽,不然那些種子包裝袋上的說明就沒人能搞懂,好在這事郭大路心裡是有底的,有信心能成功,雖然沒有親自種過田,但是在新聞裡看見過不少次說糧食畝產的報道,就當是給這些莊戶們搞實驗,搞砸了也沒關係,自己可以補貼,多整幾回總會有人成功。這又不是要莊戶去搞啥良種研究,就是單純的學會把這些良種怎麼種好,郭大路就不信這些種了一輩子地的人連這事都幹不好。
花了半天的時間才把種夏糧的事情捋順,郭大路回頭看看身邊僅剩的春蘭,長嘆一聲,尼瑪啊,這秘書都要不夠用了。
小竹?
別說了,想想都是淚,那丫頭現在基本算崔茵茵的人了,早就被崔大小姐霸佔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