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管什麼時候說起,他對於天下風雲所有猶豫,對於人心揣摩有所糾結,但是對於這個問題,從來堅信不變。
就好似······”
王猛的聲音之中逐漸帶上些許敬佩,些許不可置信:
“他曾親眼見過一樣。
見過那盛世繁華,也見過,人民的歡呼浪潮,鋪天蓋地。”
這般景象,彷彿就直接浮現在王猛的眼眸之中,不只是他悠然神往,對面的王坦之,也陷入對這宏大場面的想象之中。
也不知過了多久,王坦之方才喃喃說道:
“真是······都督的眼界,在九重宮闕上,而都督的心,卻永遠都在田間地頭、市井民間,高到天上,卻又沉在紅塵,天命所歸,無外乎如此吧?”
接著,他激動的伸手撐著桌子向前探身:
“都督有這般想法,為何刺史不早說,為何都督也從未公之於眾?!”
因為沒有這想法的指引,甚至說,從來沒有站在這個角度看待過整個天下的問題,所以王坦之之前一直在冥思苦想亂世終結以及避免下一個亂世的方案和教訓,可是遲遲未得其法,今日聽王猛所言,好似才找到了一點兒門道。
就像是有人伸手,撕裂了頭頂上的烏雲。
王猛對於這個問題早就有答案,他不慌不忙的說道:
“有一些話,固然能振聾發聵,可是如果這些人是裝聾作啞呢?若不是親眼所見,若不是親身實踐,又如何能知道這條路是不是能走得通?”
王坦之愣了愣,頹然向後坐下。
裝聾作啞,說的可不就是他們麼?
永遠都不用想著能夠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世家難道不知道自己所作所為對這王朝的穩定有多大的影響麼?
他們知道,但是他們仍然會忍不住撲上來吸血,一直到把這王朝吸乾淨為止。
原因無他,利益,他們到手的利益,讓他們並不想,或者根本沒有餘地去考慮朝廷會如何,民眾會如何,這民族又會如何,尤其是他們這樣做並不妨礙他們的聲望,尤其是在他們身邊這些人之中的聲望不減反增,他們自然更會去聽不見,看不見。
聽不見百姓的怒吼和吶喊,看不見百姓的卑微和飢寒。
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當然了,在家族利益的驅動下,也不排除有人身不由己,但終歸,他們不願。
所以即使是王坦之這種一直想要有所作為的年輕人,自始至終也是在想盡辦法恢復太原王氏的榮光,重新建立起那個河東的龐大氏族。
至於自己的所作所為,對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又有什麼樣的影響,王坦之本是不在乎的,因為這就是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從小就已經養成的習慣。
他們是站在雲端的,如何能低到塵埃中?
而如今,關中新政,已經證明,有多大的力量蘊藏在百姓之中,又有多大的訴求蘊藏在人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