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過新郎七杯酒,文武雙全天下少。
八杯美酒八仙樂,光榮樹結同心果。
飲過新郎八杯酒,攜手同唱團結歌。
九杯美酒九得令,銀河天上渡雙星。
飲過新郎九杯酒,麒麟瑞葉慶遐齡。
十杯美酒十全美,雙喜要斟合巹杯。
飲了新郎十杯灑,比翼俊鳥雙雙飛。”
羅叔叔說完了,此時蔣雯雯說道:“羅叔叔,你說說牛王節是怎麼回事?然後再給我們說說牛王節的祝酒辭!”
羅叔叔沒有推辭,他說道:“這牛王節,傳說是在很久以前的某一年的四月初八那天,也有的是說四月十八日那天,土家人一次在與外族的戰鬥中退到一條洪水滔滔的大河邊。河上沒有渡船,土家族兵士又不會游泳,眼看追兵將至,正在危急之時,河中一條水牛遊了過來。他們有的騎在牛背上,有的拉住牛尾巴,順利地渡過了河,保全了性命。後來,土家人為了紀念的救命之恩,便把四月初八定為‘牛王節’。每年這一天,無論農活怎麼忙,土家人都要讓耕水休息,並給它餵飯、喂酒、餵雞蛋,或喂以稻穀、包穀、黃豆合煮的飼料,然後,用酒、果品、香焟紙燭祭奠牛的祖先。”
羅叔叔介紹了牛王節,然後念起了牛王節的祝酒辭:“牛王當年渡祖先,救命之恩記心間。今朝打酒請牛飲,吃飽喝足身強健。上坡吃草像鐮刀,下河喝水如噴泉。耕田耕工不用攆,拖起犁耙像飈箭。”
蔣雯雯聽了牛王節的傳說和祝酒辭,笑著對田理麥說道:“麥,我看從百家竹林到上四臺的那段還可以設定土家族節慶走廊。”
“雯雯,我也一直在想,是設定在那條廊道上好,還是設定在晨溪大寨好?”田理麥說道。
羅思思此時笑著說道:“哥,雯雯姐,剛才你們沒有疑惑的了吧?這下明白我的用意了吧!?”
田理麥看了看蔣雯雯,對羅思思說道:“羅思思,你原來是這個目的,我們真得感謝你,那你為什麼不直接說呢?”
“哼,哥,我直接說,你們誰會當回事?你們對我這些年的情況又不瞭解,對我爸的情況更不瞭解,你們不會相信我爸對土家文化的瞭解。”羅思思說道。
“謝謝你,思妹,謝謝你的良苦用心!”蔣雯雯說道。
田理麥看了一眼蔣雯雯,說道:“雯,我們乾脆讓羅叔叔給我們講一講土家旋的節慶以及每個節慶的祝酒辭吧?!”
“好啊,我們請羅叔叔講一講吧!”蔣雯雯說道。
羅叔叔正準備講之時,羅思思突然說道:“爸,你稍等一會兒,我突然想到了一個笑話,讓我先給哥和雯雯姐講了之後再說吧!”
此時,高孃孃也已經洗完了碗筷,從廚房來到堂屋,聽羅思思要講笑話,便說道:“思兒,你回來後,給我講了許多的笑話,但有些笑話卻讓人笑不起來,剛才你講的不知能不能惹我們發笑?”
“媽媽,能不能讓你發笑,要講了才知道。”羅思思設道。於是羅思思講道: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將來的志願同是當小丑。
中國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外國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羅思思講完了,大家都愣住了,高孃孃說道:“思兒,你這是笑話嗎?”
“這個——,媽媽,也算也不算。”
“好了,羅思思,別打岔了,讓羅叔叔給我們講土家人的節慶吧!”田理麥說道。
“土家人的節慶很多,有的還和漢族人的節慶混雜著,比如端午、中秋、重陽等,專屬土家人的節慶也不是很多,雖然如此,我還是擇其一二講一講!”羅叔叔說道。
田理麥和蔣雯雯都看著羅叔叔。
“那我就先講講土家‘女兒會’,據說它出自施鶴要。出自治州城,向東南行一百餘公里,有一座四面環抱、一條清亮亮的小河依山而流,就是施鶴要。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二日,是這裡土家人的傳統節日“女兒會”。這天,許多的青年男女便走出幽徑小道前來赴會,尋找夢中的情人。
“施鶴娶‘女兒會’源遠流長,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兒地遠山深,男女之間是沒有拘束的,他們在勞動中唱歌跳舞,傾吐愛情、私訂終身,盡情地過著自由自在的田園牧歌生活。後來,有十姓人從山外攀藤越崖,登上海拔一千七百餘米的施鶴要。這十姓人是張、薛、李、滕、楊、田、覃、曹、黃、王,他們分割居地,挽草為界,搭棚建屋,立戶創業,號稱‘十個棚’。
“到了明代末年,薛姓中有一人被推為‘鄉士’(有學問、能號令一鄉之眾的人),薛姓多女少子,膝下有九女,薛姓教女,嚴守閨門,平時不許外遊。兒女由父母包辦訂婚,無見面之機,只等適齡,拜堂後方能相見,此時,‘十個棚’的兒女結姻,多由父母包辦,女發男納八字庚貼。
“有一年,薛鄉士到山外遠遊,於七月十一日回到家裡,全棚為鄉士大辦筵席,慶賀他雲遊歸來,薛鄉士很高興,一邊飲酒,一邊暢談沿途見聞,酒酣興盡之時,把他最鍾愛的么女珍妹喚至身旁,吩咐道:‘明天就是月半節了,一早,你和姐姐們穿上新衣服,上街玩一天,觀賞秋景,只等這一天,平時不得離棚’。
“九姐妹喜從天降,三更起身,五更打扮,只見她們頭纏印花摺疊帕,身著紅綠花邊衣,腰圍黑色金線繡花巾,腳穿鑲花小鞋,手戴亮閃閃的玉鐲,打扮得花兒一樣。出得門來,山寨的小夥子遠觀近望,不離左右,以山歌相追,以眉目傳情,九姐妹均在這天相中瞭如意郎君,直至踏月而歸。爾後,每到七月十二這天,她們就梳妝打扮,穿著一新,偷偷溜出家門,與鄰里姊妹相邀上街,連續數年如故,積之成習,人們便稱農曆七月十二日為‘女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