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此話眾人驚訝的轉過目光看向李國普。
“皇上,給予吏員升職渠道,難道讓他們做縣尉、主簿、縣令嗎?我大明數百萬士子努力學習聖賢書數十載,三年的進士也不過區區數百人?
這是他們唯一的希望,現在每年的參加科舉考試計程車子甚至還要暮暮老者,他們為了什麼?還不是能夠為我大明效力?
而那些吏員呢?他們大字不識一個,不通聖人之言,怎麼能讓他們去搶這些位置,這是對天下士子的不公啊!
如此天下皆不服啊!
畢自嚴,你提出這樣的想法難道是想自絕於天下嗎?
臣請皇上明察!”,李國普一臉悲慼。
朱由檢心中此時頗為不屑。
“皇上,臣看李大人是一派胡言,臣還沒有說到底要到底要怎麼給吏員們一個升職的道路,現在只是在說吏員們貪贓枉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吏員沒有前途。以及他們自身沒有品級,朝廷對他們的監督力度太弱。
更何況誰說吏員都是不識字的?這怎麼可能?李大人您不會做了幾十年的官還不知道我大明各地的吏員大多數都是有功名的人吧,他們至少也是一個童生,有秀才乃至於舉人功名的也很多。”
畢自嚴直接開口進行反駁,絲毫沒有因為李國普是內閣次輔而有所收斂。
原本有些慷慨激昂的李國普呼吸一滯,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心中也十分憋悶,要解決吏員的前途問題,除了給他們升官,難道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這就是在睜眼說瞎話,可偏偏他還不能直接說出,只能十分憋屈的向朱由檢請罪。
朱由檢只是拜拜手,“諸位愛卿現在已經吏治問題的原因給說出來了,朕遍讀史書也十分認可這樣的分析,諸位愛卿的確是朝廷的肱骨之才。
那麼現在可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畢愛卿,之前你既然提出了問題的根本,想必是有一些打算了?不如說來聽聽,現在朝中重臣皆在,定然可以查漏補缺!”
畢自嚴沒有推辭,自己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就沒有再藏著掖著!
“皇上,臣認為應當增設正十品、從十品兩級官職,以授予全國各地的吏員,其中的管理者可為正十品,其餘的小吏為從十品!
如此將這些官員納入朝廷的官員體系中,如此以來朝廷對他們的監督自然也就方便許多。”
黃立極臉色一變,直接起身大聲道:“皇上,萬萬不可啊!
全國有吏員七萬餘人,而官員的人數也才兩萬餘人,若是按照畢大人的方法,全國再冊官員就達到了十萬人,這想的人數實在是太大了,如此開銷巨大,朝廷根本支撐不住如此多官員的俸祿。
此舉萬萬不可!”
郭允厚立刻起身反對,“黃大人多慮了,難道現在的吏員朝廷就不給俸祿了嗎?朝廷也給他們發俸祿了的,只是這些俸祿大多數是由地方官服給的。
若是將這些吏員併為官員,朝廷整體花的銀子變化並不多,朝廷完全是可以支撐的住。
只是那麼稅收這一方面也必須要有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