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網遊大時代> 第460章 新能源汽車還要等一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0章 新能源汽車還要等一等 (1 / 4)

儘管「沸騰汽車4.0」這款車型,並不是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只是過渡性的混動汽車,但在造車技術上,可以稱得上是有重大技術性突破。

當然,這個所謂的“重大技術性突破”必須打引號,因為國外汽車廠家, 尤其是豐田汽車,混動汽車的技術早就很成熟了,只是說在國內,算是比較大的技術突破。

其實沸騰汽車早在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06年,旗下新能源汽車研發部,也就是原比亞迪汽車研發部,成功研製出了一款以鐵動力電池驅動的純電動汽車。

只是在方傑的干預下, 這款車型沒量產,也沒投放市場,因為其很多相關技術還不成熟,尤其是電池技術,拿出來在國內忽悠人裝個逼可以,但如果商用,相當坑爹。

今年,2010年,除了「沸騰汽車4.0」款混動汽車,其實沸騰汽車又研發了一款名為「沸騰汽車e01」的純電動汽車,儘管技術上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但這款汽車又被方傑給槍斃了。

因為在他看來,「沸騰汽車e01」還是比較坑爹,尤其是動力電池的續航能力上,聲稱可以達到250公里續航,但實際續航能力能達到200公里就不錯了,而且還是空載常溫下的續航,如果低溫環境下車上坐滿人, 估計也就150公里續航。

總之,如果不是方傑從中阻撓,國內的純電動汽車可能早就面世了,與前世相比,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腳步已經有些落後。

當然話又說回來,這個落後只是一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落後,相關技術研發和積累上,其實至少領先前世5年時間,只是距離真正成熟階段還有一些距離。

方傑是個完美主義者,因此看到一些技術不成熟的半成品拿出來忽悠大眾,就很不爽,關鍵是你忽悠別人也就算了,敢忽悠我這個老闆,那就給我有多遠滾多遠。

儘管他確實不太懂造車,但重生前,好歹他開的就是剛換新的新能源汽車,一些基本的效能還是略知一二的,沸騰汽車那邊想忽悠他, 可不容易。

好在「沸騰汽車4.0」這款混動車型綜合效能還不錯, 技術上也基本達到了方傑的要求,因此獲得了他的批覆,允許沸騰汽車批次投產並進行銷售。

這款混動車型最大的亮點,就是省油。

這當然是廢話,要說省油,純電動汽車更省油,甚至不費油,只耗電。

只是說對於沸騰汽車的車主們來說,光是省油這個亮點就已經足夠了,其大概能節省20%30%的油耗。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沸騰汽車是按年賣的,車輛外觀兩年一變已經成了公開的規律。

去年沸騰汽車已經升級到了3.0版,如今才時隔一年,沒想到沸騰汽車又升級了,而且還是升級為了能省油的混動汽車,這真是讓沸騰汽車的車主們感到意外和驚喜。

其他那些品牌的汽車,可沒這麼好的事情,比如桑塔納2000,十年了,依然還是老樣子,油耗也不可能下降。

車輛換新這種模式,全世界恐怕也就只有沸騰汽車在這麼做,不光外觀換新,技術上也在換新,因此沸騰汽車對車主們很有吸引力。

可惜就是沸騰汽車大多都當做了網約車來使用,給人一種明明是個貴族,可偏偏去當腳伕的感覺,俗話說恨鐵不成鋼,而大家看待沸騰汽車,則是恨鋼為什麼要成鐵,太不把自己當人看了。

所以喜歡裝逼的車主,只能對其敬而遠之,哪怕人家馬上就要換新為沸騰汽車4.0了,依然難有好感,他們可不想被人把自己當成是開網約車的屌絲,太low。

反倒是一些只是把汽車當成普通交通工具,有著剛需的車主,才會對沸騰汽車另眼相待,反正他們也不在乎什麼面子。

可這些車主的問題是,沸騰汽車產量太少了,很難排上號,買不到沸騰汽車。

所以沸騰汽車給這些車主的感覺就是,一個大美女天天在自己面前晃悠,此時場外有人不停地大喊著:物美價廉,趕緊買她!買她!買她!

可偏偏就是有錢都買不到,你說氣人不氣人,簡直怨念深重啊!

這也使得沸騰汽車非常保值,甚至還升值。

也就是說,當初你買沸騰汽車是什麼價格,現在賣出去,還能賣什麼價,不光沒有折舊費,甚至還能額外再收取一筆至少1萬元的轉讓費,如果對方不願意出這筆轉讓費,有的是人願意出。

如今沸騰汽車4.0款出來了,還是油電混合動力,這個轉讓費肯定又要漲價了,畢竟限量銷售的沸騰汽車,量也太小了,不出這筆錢,很難排上隊體驗混動汽車。

反正就當做是把未來1、2年節省下來的油錢提前當做轉讓費付了唄,沒啥,相信沸騰汽車以後還會出技術更加先進的車型,到時候不想開了一轉手,其實還賺了,這麼一看,其實不虧的好吧。

至於買回來的是二手車?

不存在的好吧,每年換新拿回來的都是新車,至少表面上看都是新車,如果有什麼故障或者瑕疵,沒二話,重新再給您換臺新車,直到您滿意為止!

嗯,就是這麼地任性。

其實熟悉方傑套路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他慣用的一種商業模式。

即別人賣的是汽車,靠賣車或者說靠賣造車技術賺錢,而他賣的是服務,靠服務掙錢,車只是一種介質。

沸騰汽車之所以限量銷售,最早是因為資金週轉的需要,要給一個緩衝的時間,如今幾年過去了,這方面已經不是問題,現在他主要是在等待技術成熟的新能源汽車上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