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此之前,如果技術和市場都在他們手裡的話,還有一個套路:用金融手段洗劫!
西方資本,玩金融那可是祖宗級的,而國內這些光伏企業,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既幼稚又單純。
在國際市場上,國內光伏企業猶如一頭走在沙漠裡的水牛,愚笨好欺負,肥美又可口,於是自2005年開始,從華爾街到倫敦、法蘭克福,國際資本們全都盯上了這頭水牛,並十分有默契地定下了一致的目標:圍獵華國光伏產業!
於是這些國際資本藉著光伏產品市場需求量暴增的機會,將多晶矽、單晶矽等上游原材料的價格暴拉,如多晶矽的價格,就從2005年的40美元/千克,漲到2008年500美元/千克,暴漲十二倍!
而只是作為中游加工商的國內光伏加工企業,上游技術和下游完成品都不在自己手裡,自然就沒有定價權,再加上國內上千家企業內部惡性競爭,最後不得不陷入了高價收購原材料,低價賣出加工品的怪圈。
其實這事兒在華國並不算怪圈,方傑的老爸方萬興,所在的大型冶煉公司,90年代期間,受國際有色金屬行情影響,一直就是這個樣子。
其以高昂價格進口的礦石,然後生產出來有色金屬,主要產品是銅,但越生產越虧,完全是靠著賣掉附帶提煉出來的黃金和白銀吊著命,否則早就倒閉了。
所以江城光谷這邊光伏企業講明情況後,方傑雖只是瞭解了個大概,卻也感同身受,瞬間明悟了這其中的市場邏輯。
這個邏輯,說直白點,就是西方資本毫無節操,盡不幹人事兒,人為操縱故意下套,用金融工具洗劫國內的狗大戶。
不過這事吧,該交的學費得交,如果方傑不是重生者,照樣會被國外資本玩得團團轉。
還有就是,他覺得國內這幫光伏企業也是有些不爭氣,賺了那麼多錢甚至都上市了,居然不思進取,不去買技術買人才自己開闢上下游產業鏈,而是拿著這些錢繼續擴大中游產業生產線,完全沒有危機意識。
“怎麼沒有?我們幾家大廠,幾乎每家都投資了幾十甚至上百億,建造多晶矽、單晶矽等原材料廠!”
“此外,我們還跟國外上游原材料生產商們,簽訂了期貨價格合同以控制原材料繼續上漲的風險!”
“但是……”
這幫人還在訴苦解釋之際,方傑不用往後聽,就已經猜到了結果,不由得翻了個白眼,心中忍不住罵娘。
特麼的,你們不玩《eve》的麼,不知道當初咱是怎麼透過期貨手段洗劫整個eve世界的?
當初自己在eve裡的期貨圈錢套路,跟現在國外資本在光伏產業上玩的套路,其實沒有本質區別,如果他是國外資本,肯定會這麼套路國內企業。
比如整個產業鏈的上游是霸礦,下游則是派臥底去國外軍團裡拱火,拉動市場需求,這期間礦石什麼時候出,以什麼價格出,出多大的量,以及國外軍團什麼時候內鬥,與誰內鬥,總體都是掌控在niubi軍團手裡的,然後藉此透過金融手段發大財。
現實中國外產業資本的那些騷操作,同樣可以如此。
比如看到國內光伏企業開始自己搞原材料生產,國外產業資本完全可以提前出貨,打壓價格,進而把500美元/千克的價格再打回到40美元/千克,甚至更低。
這樣一來,國內鉅額投資的原材料生產廠家,都還沒開始產出,已經入不敷出了,同樣陷入了越生產越虧本的怪圈之中。
與此同時,趁著原材料價格被炒到高位,與已經嚇壞了的國內光伏企業簽訂期貨合同,確保未來原材料價格無論怎麼漲,依然以當前的價格進貨。
你看,咱們這些老外多體貼,主動替你們控制風險。
然而轉身過,國外產業資本們一起抄傢伙就把原材料價格打下來了,結果國內光伏企業眼看著原材料價格暴跌回到了解放前,他們卻只能站在高崗上繼續按照期貨合同高價進貨,進而成本倒掛,最終血虧倒閉!
國內的這幫企業,像不像eve裡面那些專門搞生產加工,最終卻被方傑套牢的後勤玩家?
所以,現實與遊戲,異曲同工有木有?
誰說遊戲就是毒瘤,就是洪水猛獸了,若是幾年前這些企業派個人到eve裡跟著方傑混,學習經驗和教訓,也不至於被老外們坑得團團轉啊!
事實上,方傑的判斷沒有錯,國外資本對付國內光伏企業的套路就是如出一轍。
區別僅在於,國內光伏企業是主動求著老外簽訂期貨合同的,而且一簽就是長達5年的合同。
時至今日,距離大多數企業合同到期,還剩下整整2年時間,但是大家現在就已經活不下去了。
其實這三年期間成立的上千家光伏企業,如今80%已經關門倒閉了,剩下這些還能找上門求援的企業,都是國內的一些知名大廠,靠著吃老本和國家補貼救濟,才勉強苟延饞喘到現在,但也堅持不了幾個月。
如果這次方傑不施以援手,江城光谷在不久的將來,怕是有名無實了。
其實方傑知道,後世的光谷基本上就是有名無實,重生前其涉及光伏產業的已經沒有幾家,絕大多數第一代光伏企業在10年前就被國外資本坑倒閉了,現在僅剩的那些企業,也是後來才成立的,屬於華國第二代光伏企業。
當然,光谷這個名字未來是否有名無實,與方傑關係不大。
要說扶持國內光伏產業的家國情懷,有是有那麼一點,但並不足以促使他涉足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