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老外玩家有時候就是這麼傻的可愛,為了一個虛無縹緲很不現實的問題,居然也能爭論半天,還鄭重其事地認真對待。
儘管《屍城逃亡》這款遊戲做的很成功,不光極大地促進了華為手機的銷量,也在全球遊戲產業圈和智慧手機市場取得了巨大的反響,但僅這一款手遊,是無法建立華為手機應用生態的。
而且一部手機裡只裝一款好玩的遊戲,和裝了10款遊戲,哪怕其中有些拉胯,其意義也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個價效比問題。
算個帳就知道,PC端遊,一款單機遊戲一般都是賣530美元不等,如果手機裡有10款手遊,那麼光是這些遊戲就價值幾百美元了,那麼在買手機的心態上,就容易接受的多。
所以方傑並不止弄了這一款遊戲。
比如《我的世界》、《我的戰爭》、《我的起源》,也全部改編成了手機遊戲。
其中《我的戰爭》改編幅度最大,背景不再是現代戰爭生存遊戲,而是改成了喪屍末世。
遊戲畫面也不是橫版精緻寫實風格,而是類似前世《活下去》、《荒島求生》那種文字生存遊戲。
這主要是出於遊戲製作週期考慮,其次是手機的適應性。
畫面太精緻的遊戲,目前手機還帶不動,製作起來也費時費力。
一款遊戲的好壞,其實並不完全取決於畫面、渲染、特效這些外在的東西,這些只是加分的內容,其本質還是遊戲性,只要遊戲性足夠好玩,就能夠吸引玩家入坑。
前世遊戲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很多都是靠遊戲性和創意取勝了,反倒回歸到了遊戲的本質,而那些精緻的大製作往往吃力不討好,除了畫面好看,其遊戲性並沒有增加,甚至是倒退的,這也是前世感覺遊戲雖然很多,卻沒有值得一玩的遊戲的原因之一。
《屍城逃亡》就是一款假3D遊戲,看著好像是3D的,其實是固定場景建模,佔用記憶體並不大,而改成文字生存遊戲的《我的戰爭》,那就更簡單了,但並不影響其趣味性。
依然還是生存遊戲,遊戲地圖依然也是以副本的形式存在,核心玩法也依然是收集物資,儘可能地生存下去,唯獨就是缺少了畫面感,與NPC進行場景對話時,少了一些代入感而已。
除了把這些現有的遊戲改編成文字生存遊戲,也不是沒有其他的新作。
比如2D橫版塔防遊戲《植物大戰殭屍》。
這又是一款經典的魔***。
不過,《植物大戰殭屍》是華為手機國內版本的喪屍題材遊戲。
而在海外版,遊戲名是《屍潮》,而且也不是植物大戰殭屍,而是加入了經營元素的熱兵器塔防遊戲!
即玩家經營著一個自己的避難所,需要對基地進行各種建設和科技樹升級,由此獲得各種產出的物資和更加先進的武器,然後每隔一段時間,抵禦海量屍潮的圍攻,如果手機聯網的話,還可以進入官方伺服器,攻擊其他玩家的避難所。
換言之,這還是一款經營策略+塔防的手機網路遊戲,具有相當程度的社交屬性。
這樣一款半單機半聯網的遊戲,算是開創了手機遊戲的先河!
以前各類手機遊戲不是沒有,但網遊卻幾乎沒有,最多就是遊戲社群那種,而《屍潮》則成為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手機網遊。
儘管其網遊屬性只是很初級的階段,其他手遊似乎也看似很簡單,在遊戲業內並沒有掀起什麼浪花,但卻充分展現了智慧手機和3G網路的功能優越性,反倒在手機行業裡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華為手機諸多內建手游上市後,讓很多本來就在進行智慧手機研發工作的國際公司,進一步確定了智慧手機即將是下一個風口,紛紛加大了相關研發投入。
比如三星集團以及谷歌等公司,就著手啟動了安卓手機系統的研發專案,也有一些國際公司與華為展開了技術合作,直接在開源的鴻蒙系統下開發自己的智慧手機產品。
而連續推出多款優秀手遊作品的沸騰遊戲,知名度也水漲船高,別的不好說,但在手遊這一畝三分地裡,即便暴雪那些公司,也得承認其行業地位。
不承認也不行,現在市面上就只有華為手機及其鴻蒙作業系統,才能搭載這些絕對不可能出現在塞班手機裡的遊戲,現在大家連鴻蒙系統是什麼都不太清楚,更別提製作遊戲了,只能看著沸騰遊戲在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獨佔鰲頭。
其實也不是沒有競爭對手,鴻蒙系統的開源平臺上就有不少遊戲公司在開發或是改編STEAM上現有的遊戲,只是暫時都不太能打而已。
沸騰遊戲也在改編上面的遊戲,比如《統治》這款末世戰爭題材的單機策略遊戲,就是今年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