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在東京成為令和茶聖> 047.茶道社的運動祭(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47.茶道社的運動祭(1) (2 / 2)

以上人物在原文中,大多把官職、爵位、諡號等加在名字裡,其他的則名字前面則加了地名。以下的記錄,有上述人物的文章,有其他雜記中涉及到上述人物。

《神農食經》:“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周公《爾雅》:“檟,苦荼”。(荼,讀音同“徒”,此處是茶的異體字。)

《廣雅》雲:“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桔子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芼,讀音同“茂”,指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這裡引申為將蔥、姜、桔子加進去作成醒酒的湯。)

《晏子春秋》:“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這裡是說晏嬰的日常飲食中有茶。三戈五卯不知是什麼意思,可能是字有誤,大概是說飲食簡單。)

司馬相如《凡將篇》:“烏啄桔梗芫華,款冬貝母木櫱蔞,芩草芍藥桂漏蘆,蜚廉雚菌荈詫,白斂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櫱,讀音同“聶”,樹木砍去後從殘存莖根上長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芩,讀音同“琴”,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對生,花淡紫色,或帶青白色,根長大,色深黃,可入藥。雚,讀音同“慣”,芄讀音同“完”蘭,一種草。)

《方言》:“蜀西南人謂茶曰葭。”(葭,讀音同“家”,本意是初生的蘆葦。)

《三國志·吳志·韋曜傳》:“孫皓每饗宴坐席,無不率以七勝為限。雖不盡入口,皆澆灌取盡,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茶荈以代酒。”(饗,讀音同“響”,用酒食招待客人。這裡說孫皓宴飲時候,要求在座的都得幹七杯酒。韋曜酒量不濟,孫皓出於對他的禮遇,偷偷用茶來換成酒讓他喝。因為古代的酒為綠色,所以表面上看不出來。)

《晉中興書》:陸納為吳興太守時,衛將軍謝安嘗欲詣納,納兄子俶怪納無所備,不敢問之,乃私蓄十數人饌。安既至,所設唯茶果而已。俶遂陳盛饌,珍羞必具。及安去,納杖俶四十,雲:“汝既不能光益叔,奈何穢吾素業?”

(這裡比較有意思,說的是謝安要造訪陸納。陸納的侄子陸俶心裡想,謝安那麼出名的人物,還是長官,不見叔叔置辦酒菜,於是自己偷偷地置辦了十幾個人的飯菜。謝安到了,陸納僅僅有些茶果。於是陸俶看到後,就把置辦的飯菜頭端上來了,都是山珍海味。等到謝安走了以後,陸納打了陸俶四十杖,說:“你既然不能在學問和仕途上給我添點臉面,又怎麼能讓我的清譽受損呢?”)

《晉書》:“桓溫為揚州牧,性儉,每宴飲,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已。”(奠,祭品。這裡引申為吃得很少。)

《搜神記》:“夏侯愷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見鬼神,見愷來收馬,並病其妻,著平上幘單衣入,坐生時西壁大床,就人覓茶飲。”(這裡記載的神怪異志,說的是夏侯愷因病死,他宗族裡有個叫夏侯苟奴的能看見鬼魂,就看到他回家收馬,還責罵他的妻子,穿著平時的單褂,坐在生前房子西側的大床上,要人找茶來給他喝。)

劉琨《與兄子南兗州刺史演書》雲:“前得安州乾薑一斤、桂一斤、黃芩一斤,皆所須也,吾體中潰悶,常仰真茶,汝可置之。”(從這裡看,晉朝喝茶時候要新增姜、桂、黃芩。)

傅鹹《司隸教》曰:“聞南方有以困蜀嫗作茶粥賣,為簾事打破其器具。又賣餅於市,而禁茶粥以蜀姥何哉!”

《神異記》:“餘姚人虞洪入山採茗,遇一道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餘,乞相遺也。’因立奠祀。後常令家人入山,獲大茗焉。”

左思《嬌女詩》:“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有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畫。馳騖翔園林,果下皆生摘。貪華風雨中,倏忽數百適。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釒歷。”(釒歷,古字,未能查出,不知是什麼意思。)

張載《登成都樓詩》雲:“借問揚子舍,想見長卿廬。程卓累千金,驕侈擬五侯。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鉤。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披林採秋桔,臨江釣春魚。黑子過龍醢,吳饌逾蟹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

傅巽《七誨》:“蒲桃、宛柰,齊柿、燕慄,恆陽黃梨,巫山朱桔,南中荼子,西極石蜜。”

弘君舉《食檄》:“寒溫既畢,應下霜華之茗,三爵而終,應下諸蔗、木瓜、元李、楊梅、五味橄欖、懸豹、葵羹各一杯。孫楚歌:‘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薑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

華佗《食論》:“苦茶久食益意思。”(長期堅持喝苦茶有助於頭腦靈活。)

壺居士《食忌》:“苦茶久食羽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這個人又認為多喝苦茶又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且不能與韭菜同時吃。)

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

《世說》:“任瞻字育長,少時有令名。自過江失志,既下飲,問人云:‘此為茶為茗?’覺人有怪色,乃自分明雲:‘向問飲為熱為冷?’”(這裡講的是任瞻少年時代有名聲,但西晉敗亡,他隨官員渡江之後,鬱郁不得志,乃至於精神恍惚,喝茶時候問冷熱居然說成了是茶還是茗。)

《續搜神記·晉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採茗,遇一毛人長丈餘,引精至山下,示以叢茗而去。俄而復還,乃探懷中橘以遺精,精怖,負茗而歸。”

晉四王起事,惠帝蒙塵,還洛陽,黃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異苑》:“剡縣陳務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飲,輒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勞。’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夢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餘年,卿二子恆欲見毀,賴相保護,又享吾佳茗,雖潛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及曉,於庭中獲錢十萬,似久埋者,但貫新耳。母告,二子慚之,從是禱饋愈甚。”(這則神怪故事是說,剡縣陳務的寡妻喜好喝茶,因為園子裡有古墓,每次喝茶前先祭祀。她兩個兒子對她的行為不理解,說古墓哪有什麼神明,這不是徒勞嗎?要挖掉。她極力阻止了兒子的行為。晚上夢到一個人對她說,我在這個墓裡三百多年了,你兩個兒子一直想毀壞,全靠你幫助我保護,又每天給我品茶,我雖然是死了的人,也不敢忘記你的恩德。第二天早上,在庭院中獲得十萬銅錢,看見象是埋了很久,但穿錢的線繩是新的。於是她把這個事情跟兒子說了,兒子很慚愧,從此後,對古墓的祭奠就更禮重了。)

《廣陵耆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所得錢散路傍孤貧乞人。人或異之,州法曹縶之獄中,至夜,老姥執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

《藝術傳》:“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餘茶蘇而已。”

釋道該說《續名僧傳》:“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永嘉中過江遇沈臺真,請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

《宋江氏家傳》:“江統字應遷,愍懷太子洗馬,常上疏諫雲:‘今西園賣醯面藍子菜茶之屬,虧敗國體。’”(宋江氏家傳:南朝宋的江家傳)

《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劉子鸞、劉子尚是南北朝時宋孝武帝的兒子。分別封為新安王、豫章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