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義死,渤海王室擁立大宏臨之子、大欽茂之孫——大華璵為王。
渤海郡國王權復歸大欽茂嫡系子孫。
大華璵繼位後,不及一年便突然逝世。大華璵去世後,由其叔父大嵩璘攝政,暫掌王權。
此時,渤海郡國爭權激烈,政局動盪,大嵩璘決定向大唐朝貢,以取得大唐對其執政的支援。
貞元十一年(795年),大唐遣內侍殷志瞻出使渤海郡國,冊封大嵩璘為渤海郡王,兼左驍衛大將軍、忽汗州都督。
大嵩璘借勢加強對王室、地方諸侯的控制,使渤海政局穩定下來。其繼位者忠實地奉行與大唐交好這一路線,最終為大唐和渤海郡國帶來了持久的和平。
這是後話,這裡按下不表。
……
川幫和唐門的情報傳遞系統,效率遠勝過大唐朝廷。
等到朝廷知曉江淮水師遇襲時,新羅水師已退回新羅熊津城。安西北庭軍也已經撤出薊州,從檀州北返,繞過塞北草原,抵達雁門關修整。
唯一可惜的是,李泌先生的“彭原對策”再次擱淺。剿滅叛軍的時日又被無限期拉長。
……
------題外話------
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
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
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
當朝揖高義,舉世稱英雄。
小節豈足言,退耕舂陵東。
歸來無產業,生事如轉蓬。
一朝烏裘敝,百鎰黃金空。
彈劍徒激昂,出門悲路窮。
吾兄青雲士,然諾聞諸公。
所以陳片言,片言貴情通。
棣華倘不接,甘與秋草同。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李白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