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曾想,數年經營,毀於一旦,白白犧牲數萬唐軍將士的性命。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王忠嗣將軍曾對白複道:“年少成名,乃是人生三大不幸。”這句讖言,應在了陳鴻鵠的身上。
……
好在白複決斷迅速,唐軍損失才沒進一步擴大。
渤海郡王大欽茂見到白復親筆信後,權衡半天,最終答應了白復的條件。大欽茂命渤海郡國水師從圖們江口南下,做出二次入侵新羅國都金城的姿態。
遊弋在渤海灣中的新羅水師只能放棄合圍安西北庭軍,調頭返回新羅。
幾場戰事下來,渤海郡王大欽茂見大唐勢力不容小覷,主將白復更是見識高遠、謀略過人,於是甘拜下風,選擇與大唐重新交好。
……
潛伏入渤海郡國上京龍泉府(今hlj寧安縣渤海鎮)的唐門密諜,向白復發來密信:“將軍,大欽茂族弟大元義質問我方,為何要將大欽茂嫡長子大宏臨放回國內?此舉破壞了咱們和他的秘密協議。”
白復回通道:“此一時彼一時,讓大元義靜觀其變,此舉對其有利無害。”
獨狼也發來密信,詢問此事:“白龍,倘若大宏臨回國,咱們手中再無人質,想要控制渤海郡國,恐怕就不容易了。”
白復回函言簡意賅,墨跡淋漓,殺氣凜冽,就兩句話:“何謂殺人不見血?有時,不殺人比殺人還可怕。”
果不其然,大宏臨指揮無方,白狼山一役,讓渤海郡國十萬鐵騎白白丟掉性命,也使渤海郡國兵力大損,再無力稱霸遼東。
大宏臨平安歸國後,大欽茂對這個破壞渤海霸業的世子,氣不打一處來。
大欽茂一臉冷漠,當著朝廷眾臣的面,厲聲質問道:“你還有臉回來!十萬將士魂歸白狼山,你怎麼沒死?”
大宏臨好不容易死裡逃生,本以為一家人團聚,可以盡情傾訴,撫慰在戰俘營遭遇的苦難。沒想到,自己忍辱負重、日思夜想,等到的卻是的父王這麼一句誅心之言。
大宏臨臉色鐵青,咬碎牙關,緊緊攥住自己的雙拳。
從此父子二人離心離德,怨恨日生。大欽茂決定將渤海郡國的王位傳給其他王子。大宏臨鬱鬱寡歡,無疾而終。
大宏臨被俘後,生死不明,原本無望繼承王位的王子看見立儲希望,紛紛現出野心和獠牙,登上爭奪權力的舞臺。
白復兵家手腕,冷酷非情。
將大欽茂嫡長子大宏臨送回,就是白複製衡渤海郡國的後手。
果不其然,此舉很快造成渤海王室的分裂、內亂。
……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大欽茂病故,渤海郡國政局出現動盪,王室內部爆發爭權內亂。
大欽茂族弟大元義趁機奪取王權。
大元義得位不正,執掌王權後,殘忍暴虐,殺戮王室和託孤重臣。很快,大欽茂的子孫開始反撲。數月後,大元義因積怨過多而被國人政變殺之。